如果不是吴亦凡敢于自嘲接梗,发布了《大碗宽面》这首曲,相信排在QQ音乐2019上半年总播放量前4的歌曲,走红上榜的主要原因都得益于短视频应用平台赋能、助推。
(数据来源2019上半年发行国语单曲站内播放量排名TOP 50)
无独有偶,如果要问下半年哪首歌最火,相信你对下面这句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心里的花我想要带你回家,在那深夜酒吧,哪管它是真是假。”
“来左边儿跟我一起画个龙,在你右边儿画一道彩虹。”
根据搜索引擎统计数据显示,这首《野狼disco》在短视频平台的催化和一众明星的演绎加持下,10月份以来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就连华语乐坛周天王的新歌《说好不哭》也不由得“黯然失色”。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2019.10.18 —2019.11.28)
更有意思的是,原本作为参赛歌曲的它,当时并没能帮创作者“董宝石”走到节目终点,影响力也仅停留在尚属小众的嘻哈圈里。一切看上去,似乎很难将其与日后令全民嗨爆的神曲划上等号。
那么,究竟是什么助推了这样的神曲诞生呢?
本文试着通过内容创作、文化传播、平台机制三个视角来讨论神曲流行的密码。
1. 内容创作,充满“魔性”+情绪共鸣+记忆元素你或许也注意到了:很多人在初次听到“神曲”的时候,往往不以为意,甚至还会出流露出一种“这玩意也配叫音乐?”的嫌弃表情。可当旋律再一次从耳边想起,自己却总能不自觉地跟着哼唱,那种熟悉的感觉就像是一位听过很多遍的资深乐迷。这种前后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感慨这歌“简直有毒”。
2019年央视元宵春晚台下周一围听到《学猫叫》的表情登上热搜
其实,这些都是音乐创作者的精心设计:
来回就1-2个8拍的简单旋律,以及直逼幼儿园水平的直白歌词,再配以电视广告式的副歌前置,让歌曲在听众潜意识里不断重复。所以,就有了“听过就能唱,唱过忘不掉”的魔性属性。
而且随着歌词在脑海里重复出现,人们在习惯它们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这种现象符合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简单曝光效应”(themere exposure effect),从而让人们对神曲的态度由陌生无感变为没那么讨厌,甚至出现好感。
不信的话,你可以细品一下:从早年的《老鼠爱大米》《伤不起》再到后来的《最炫民族风》《小苹果》,以及如今的《海草》《带你去旅行》,是否无一例外都能找到这种规律。
当然,深谙内容传播的创作者们都明白:
想要歌曲走红,光有重复魔性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显然是不够的,驱使用户广泛传播还得依靠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情绪共鸣。所以,你会发现时下流行歌的主题,要么是热恋与分手不断交替的爱情缠绵,要么就是执着于过去美好时光的伤感怀旧。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些题材就是“喜悦、快乐、难过、悲伤”的最大公约数。
试想一下,当年少时关于勇敢、浪漫的梦,随着成长被现实无情击碎,那些“跟不上变化”的人,便会对现实产生失望、对未来产生恐惧,往往会下意识地怀念“熟悉又安全”的过去。所以,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或许对《学猫叫》意兴阑珊,但一定对《沙漠骆驼》饶有兴味,因为里面能找回自己曾经躁动的心跳。
开头提及的《野狼disco》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受众正是深受港台流行文化洗礼的80、90们。无论从人口数量上来看,,还是收入水平来看,他们都已是社会经济、文化最直接的参与者、消费者、传播者。但他们还是在00、10们后的眼里已经属于“老了”、“土了”的那批人。而《野狼》的歌词里通过“粤语、蹦迪、郭富城”等诸多鲜明的记忆符号,帮他们宣示“土嗨就是潮,这就是我们的青春和时尚”。
不论是今天还是昨天,一切都与青春有关,荷尔蒙的故事从未停止。
2. 文化传播的加速器,市场的深度挖掘与短视频应用兴起上一篇:《野狼disco》一夜洗脑全民,神曲营销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下一篇:如何追好热点?2020全年营销日历来了,建议收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