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强关系流量逻辑下,消费者“打卡”消费全景图

    编辑导读:当今,消费者们十分热衷于“打卡”。一旦朋友圈开始集中出现某个商品时,很多人就会蜂拥而至,似乎人手一个才是潮流。借此,本文作者列举了11种最热门的消费者“打卡”模式,用于强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与你分享。

    强关系流量逻辑下,消费者“打卡”消费全景图

    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强关系,将成为关系流量时代品牌最重要的有效流量超级入口。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呢?接下来,我们将采用很直接的办法,从当前消费者的打卡消费全景图中,去寻找答案?

    从用户消费行为发生的角度,对多个热门品牌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发现了11种用户在强关系流量逻辑下,最热门的主动打卡消费模式。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消费模式,都是可以称得上是引爆有效流量的经典案例。

    一、打卡强大品牌:品牌与用户的强关系

    这是一种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消费决策链条最短、粉丝最疯狂、品牌溢价能力最高的消费模式。

    还要不要做品牌?在这种模式中,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

    这种模式说起来很简单,让品牌成为一种很稀缺、或者真正价值认同的社会符号,满足消费者自我实现层次的需求。

    大部分奢侈品品牌,走的都是这个路子,比如说阿玛尼、LV、劳斯莱斯,他们是身份的象征,上层社会的总需要有东西让他们看起来很成功。

    也有少量的大众品牌,通过价值观的输出与人格认同,以及强大的产品与独特的品牌体验,形经过长时间的品牌沉淀与族群文化之后,达到了这个效果。

    但不管是口碑的沉淀,还是品牌族群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适应大多数的品牌,但无疑是一个值得长期努力的正确方向。

    除非你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惊艳品牌,面世即征服了一批铁粉,比如颠覆了汽车行业的特斯拉。

    打卡强大品牌的流量逻辑:品牌即流量。

    二、打卡极致好货:产品与用户的强关系

    产品是品牌为用户提供价值的核心载体。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品牌,舍本逐末,沉浸于营销而忘记了好产品的塑造。

    只有做不好的营销,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这种理念害了无数的企业,造成了品牌根本性的懒惰,也为勤于创新与颠覆的品牌,提供了靠产品突围的良机,例子不胜枚举。

    荣威,上汽集团旗下推出10年依然没有什么起色的品牌,在2015年,被荣威RX5这款车救活了。作为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马云为它站台,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

    三只松鼠,散乱差坚果行业的革命者,三招从坚果行业中脱颖而出:一是品牌化,二是精选优质坚果,三是根据场景推出产品。

    360,安全软件的革新者。免费吸引用户,极致体验创新留住用户,一度抢占了90%以上的PC市场,与腾讯之间的3Q大战一度是互联网界的盛事。

    即使是寂寂无名的品牌,也通过推出好产品,成为网红爆款。我就有过几次直接打卡网红产品的例子,一个是会变色的杯子,一个是会聊天的趣味学习机器人,一个是星空灯。看了抖音视频之后立即下单。

    网红产品、网红店,都是好货成为巨大流量入口的经典案例,并且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有人专门坐几千里的高铁或者飞机,只为去吃顿网红餐厅、理个网红发型。

    打卡极致好货流量模式:好货即流量。

    三、打卡品牌会员:利益与用户的强关系

    打卡品牌会员的消费模式,分三种。

    一种是品牌本身的消费会员。主要是让用户把钱存在品牌方,比如说充值多少钱,可以享受返、现会员价、巨额赠品的方式,以此建立品牌与用户的强关系,,吸引用户持续性消费,相当于会员身份就是一个持续的入口。这种是纯粹的金钱利益关系,有较强的约束力,但当会员卡里的钱消费完之后,可能关系就结束了。

    第二种是跨界联合会员。比如根据用户的生活圈,推出一张会员卡,用户以较低的会员卡,就可以买获取折扣购买会员卡参与单位的产品与服务,并享有相应的特权。阿里的大骑士卡,京东的PLUS卡,全球最大的会员超市会员超市Costco,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这种类型与用户的关联更加紧密,因为该会员带给用户的,不仅仅是单品牌的链接,而是品牌群的链接。

    第三种共建分销式会员。即品牌方位会员提供价值呈现与变现的平台,比如苹果、抖音,以及云集等,会员不仅仅是品牌的消费者,也是品牌的共建者,并与平台的发展而共同发展,形成深度的利益捆绑体系。

    会员消费是一种强大的强关系消费,当然其基础是品牌、产品、模式本身,能给用户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否则,用户为什么要成为你的会员?

    打卡品牌会员流量模式:会员即流量。

    四、打卡网红种草:合伙人与用户强关系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揭秘产品高手的底层逻辑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