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无论是产品端还是和消费者的沟通,品牌运营都应该尽可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获得他们最真实的反馈,满足他们的需求。具体如何做?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供大家参考。
为什么一个品牌一旦成为大品牌,就会被用户嫌弃?
B站,在“破圈”过程中,频频被老用户吐槽“变味”;小米,在成为国民手机品牌后,米粉们开始质疑它丢弃了发烧友精神。
就在大品牌被“嫌弃”时,一些小众品牌开始被媒体和用户追捧。
元气森林、wonderlab、花西子、王饱饱……虽然这些新锐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是行业巨头的零头,但是却频频抢夺大品牌的“风头”。
问题出在哪?为什么得势的不是大品牌,而是一些新冒头的小品牌?
我们以互联网品牌为例,先看一下品牌在变大的过程中,都干了什么。
天猫,从“上天猫,就GO了”,到“理想生活上天猫”
知乎,从“发现更大的世界”,到“有问题、上知乎”
抖音,从“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到“记录美好生活”
饿了么,从“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到“好而不贵,有滋有味”
中国的“互联网品牌“一旦变大,就变成了“生活品牌”。大品牌不约而同都盯着“生活”这个词汇,因为只有生活离大众最近,柴米油盐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但主旋律往往是最难被传播的。
什么是主旋律?每个人都要爱国、环保人人有责、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这些普世价值就是我们舆论的主旋律。
但主旋律我们已太过熟悉,所以它们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里的BGM,我们视而不见的背景板。
正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第三者插足已不是新闻,,三个人和谐共处才是新闻。
品牌营销,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传播,是在争夺用户的“关注”!大品牌吃亏就吃亏在,自己的品牌理念一点都不稀奇,小品牌花1块钱能买来的关注,大品牌恐怕得花10块钱才能做到。
但也有一些“另类”的大品牌,这些品牌已经是全球性的企业,他们的品牌理念是“政治正确”的,但依然让用户感觉很酷。
比如,倡导快乐的百年品牌可口可乐,我们依然感觉它很潮;比如,倡导运动精神的Nike,它每次的营销还是可以让年轻人尖叫。
大品牌如何打破主旋律的魔咒,不断赢得年轻人的尖叫和呐喊?
大品牌不缺人、不缺钱、甚至不缺创意,但是他们常常缺失「营销视角」。
一、营销视角:让主流舆论活跃起来的方法什么是「营销视角」?就是一个品牌,看待事情、讨论事情的角度。角度不同,感受就不一样。
比如,上面这张图里,左边是哭丧脸,右边是嬉笑脸,但其实他们都是同一个造型。只是我们切换了观察的视角,所以获得了截然相反的感触。
寻找营销视角,主要在于如何找准营销的切入点,我认为有三个关键操作点:
切中社会情绪的转折点
主题越宏大,切口越细小
姿态第一、事实第二
二、切中社会情绪的转折点我们说过,大品牌难以得势的原因是,他们宣扬的都是主旋律,而主旋律是最难被传播的。
那么,什么时候主旋律才会变得活跃呢?
最常见的就是:当社会出现重大变故,或者出现新的文化思潮时,主旋律价值观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聪明的大品牌都很会把握这种契机,把当时的“社会情绪”变成凝聚消费者的营销杠杆。
2018年,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这本书的书名,成了对日本几十年来社会经济的最佳写照。
而如果想看懂低欲望的日本社会,无印良品就是最好的研究样本。
很多专家说,无印良品是迎合了日本人既想要品质、又想要低价的心态,这是一种错误解读。如果日本人只是想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他们完全可以去买made in China。
无印良品的独特在于品牌理念,它在倡导一种“无品牌”的生活消费观念:我买便宜货不是因为穷,是我没有过高的欲望。这种品牌理念,让消费者可以理直气壮地穿便宜货,而不觉得自卑。
我们把视角拉回到中国,这几年中国的社会情绪,也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叫“民族自豪”。
中国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业都在领跑世界,在这样的社会情绪下,“新国货”诞生、老国货抬头。“李宁”改名为“中国李宁”,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商业手笔。
再回到当下。离我们最近的现实变故,就是全球疫情。疫情是超级品牌的市场危机,但也是超级品牌的舆论生机。
如何把握好疫情期间的社会情绪?这应该成为所有大品牌的研究课题。我们以中国人保为例,看看大品牌如何切中社会情绪的脉搏。
疫情时期,我们的社会情绪是什么?不安?恐慌?焦虑?不对!人们在危难中,最大的社会情绪其实是“希望”。
不安只会让社会情绪瘫痪,只有希望才能让社会情绪高昂起来。
上一篇:盘点:2020年电商营销10大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