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用事件营销,让企业“换个活法”

    事件传播是一种高级的营销动作,拿到一个营销项目,企业该从哪些方面打造一场事件营销?

    用事件营销,让企业“换个活法”

    一分钟看完全文精华:

    能够形成事件传播,才是高级的营销动作;

    企业需要以事件营销的思维去做营销规划;

    事件营销的精髓是挖掘“新闻点”,通过新闻点的预埋来形成连续的传播声浪,形成公关影响力;

    事件营销的关键是精准洞察,时趣洞察引擎的数据算法可以提供多维分析,辅助营销决策;

    一场成功的事件营销能把品牌传播、产品声量、销售体系赋能、甚至销售线索或销售转化串联起来,形成品效结合的传播闭环;

    刷屏事件营销的三部曲:创造现象级的用户参与;营造情感共鸣和互动让用户代入;在观念层面促成反思继而用户行为转化,与企业合作面互动;

    复盘一个成功的、有影响力的事件营销项目,洞察、创意、事件、媒介和数据支撑五脏俱全。

    在经济下行时期,竞品参差、同质化严重、竞争疯狂,企业的市场表现拼的就是营销内功。

    通常来说,企业营销面临着精准定位、打开漏斗、流量转化、渠道管理、品效合一等众多痛点难题,这些困扰纷乱芜杂,往往拔起萝卜带着泥。

    但通过事件营销的方式,或许能够打开你解决营销痛点的新思路。

    如何通过事件营销来解决企业营销痛点?为什么说所有营销动作都是在“造事件”?一个现象级的事件营销要怎么打造?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文也许能够给你启发。

    三大痛点,用“事件”能解决?

    营销效果问题一直是企业的心头病,从整体上来看,企业在营销的策划及执行上普遍面临着三大痛点:

    1. 一直难以平衡的品效问题

    品牌影响力及销售效率之间相互割据,在执行过程中互相脱节,造成顾此失彼的尴尬。

    尤其是品牌影响力往往归于市场部范畴,销售额往往由销售部负责,不可避免地造成部门目标分歧,营销内耗。

    2. 各个营销动作之间相互孤立,营销活动之间既难以形成合力

    深化用户品牌感知,也无法直接割舍,放弃发声机会。找不到集中对外的营销输出点,让各个营销动作各行其道,甚至彼此消耗,导致整体营销效率的降低。

    3. 在线上线下营销渠道管理上,企业方与经销商之间难以统一利益关系

    二者在营销动作上往往无法聚焦协同,多个营销渠道难以统一管理。

    这三大难题困扰着几乎每个大型企业,想要从根本解决这些痛点往往需要从管理逻辑和模式、甚至组织架构上伤筋动骨。

    但我们若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会发现,一场优秀的事件营销,或许就能够协调这些痛点难题,可以成为这些企业营销痛点的疏解纽带。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

    案例:用一场发布会,解决四个难题

    对于车企而言,新车发布会已经成为新车上市推广的一套标准营销动作,但若只是按常规方式进行发布会营销,品牌往往只能实现新品上市对外发声的目的,难以真正触达消费人群,带动产品销售。

    即使在发布会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区域上市,区域营销和产品体验及持续发声,品牌针对经销商管理、培训,花大力气持续赋能进行后期运营,却仍旧效果有限。

    用事件营销,让企业“换个活法”

    常规合资企业新车上市路径,缺少体系性打通

    因此,时趣在服务某汽车品牌时,希望通过一场基于新品发布会的事件营销,同时疏通品牌、销售、经销商渠道、消费者多方难题,借助事件的营销力达成一个品牌整体的解决方案。

    基于这个策略思考,时趣认为这场发布会事件营销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以发布会事件为枢纽,形成一套涵盖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方案,形成全局的影响力传播;

    让发布会为核心的事件形成营销闭环,既能够对外输出品牌价值,又能够把传播流量直接引导变现,促进新车销售,提升品牌影响力;

    有效预热吸引消费者互动留资,打开漏斗引流,沉淀私域流量;

    除了品牌方、媒体、消费者之外,把经销商的赋能拉入到整个传播框架中,通过全方位的赋能经销商,让经销商获得实在的销售导流和销售力提升;

    通过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各种物料、活动设计,完成对经销商标准化培训指导,顺势完成新品上市后的经销商体系赋能。

    用事件营销,让企业“换个活法”

    但要如果想通过发布会事件实现营销上的一箭五雕,我们至少需要面临两大难点:

    1)第一个难点在于,如何才能整合线上线下流量,并导入到品牌流量池中形成销售闭环?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营销:洞察/策略/创意/诉求的本质与关系 下一篇:用事件营销,让企业“换个活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