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品牌营销:戴森怎么就成网红了?

    品牌营销:戴森怎么就成网红了?

    戴森,一个近两年来火爆全网的英国品牌,提到下沉市场、提到消费升级,戴森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总是被拿来举例子。从吸尘器、吹风机,再到美发造型器,戴森产品在中国掀起的“戴森旋风”从未停止。不管你有没有用过,肯定直接或间接被种草过。

    当然,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还有一个“贵”。动辄3000元起步的卷发棒、吸尘器,任谁都会印象深刻。

    可是,家电业早已红海一片,中国厂商凭借极致的性价比和制造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传统日欧美家电巨头节节败退。

    但就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戴森却悄然崛起,征服大众,成为网红品牌,背后原因令人好奇。

    产品为王  极客气质诠释“升维打击”

    戴森在中国市场近几年的风靡很容易让人忽略它是一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公司。

    40年前,戴森就已经在自家后院开始研制真空吸尘器了。他花了五年时间,在经历了5127次失败后,第一款成功利用真空齿轮工作的无集尘袋吸尘器才成功问世。

    这段往事足以证明戴森品牌独特的极客气质。

    戴森产品在品质和设计上的极客范,很容易被拿来与苹果公司对比。

    工业设计师出身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非常重视工程师文化,认为产品才是制胜关键,这一点同苹果产品如出一辙。

    事实也正是如此,乔布斯也曾对戴森产品赞誉有加。正因如此,戴森公司被誉为“家电界的苹果”,而戴森本人则被称为“英国的乔布斯”。

    一切从技术出发,从产品本身出发
    ——戴森许多外观上看起来极具革命性的产品,追根溯源,全部有趣的设计都是建立在革命性技术的基础上。

    在中国,让戴森品牌成为网红的是一台吹风机。在此之前,人们无法想象,吹风机还能中空、静音、不伤头发、低温度高风速,在最短时间内速干绝大多数用户的头发。

    它的所有产品都延续着这样的惊艳感。

    靠着生产具有美学吸引力、超越常规、以及一望即知的差异性产品,戴森以“市场颠覆者”的身份,给时代真正带去了“利用设计、创意和新技术改善人们生活”的实质性转变。

    戴森的出现,让本来风平浪静的小家电这一细分市场,变得躁动不安,它很好地诠释了何为“升维打击”。

    踩准消费升级节点  精准洞察消费者痛点

    定价是同类高端产品三倍以上的戴森,可谓“曲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寡”。在天猫、京东,戴森常年盘踞同品类销量前列。

    戴森成功的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其成功进入每一个国家的前提是该国的中产阶级已具备足够的购买力。这一观点已经被欧美、日本、香港市场验证。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数量仅有2000-3000万人。如今,该数字已翻了十倍,超过3亿。另一份报告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额数量将达到7亿人。

    戴森在中国的风靡背后的逻辑依然如此。如果没有中国3亿中产阶级的人口红利,戴森昂贵的产品只能成为少数人手中的奢侈品,而无法成为多数人都能够买得起的大众消费品。

    戴森正好赶上了中国年轻消费者群体消费升级的关键时间点,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这块消费群体的购买意向。

    他们重视实用效果,喜欢提升生活品质的真科技,热衷时尚消费紧跟时代潮流,勇于尝试,拥有一颗开放的心。

    有人曾问詹姆斯·戴森,为什么同样的产品戴森会贵10倍?他想了想回答:“你觉得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的痛点值多少钱?”

    几十年来,人们接受欠佳的产品体验,只因为没人给他们其他的选择,但痛点却始终存在。

    而戴森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同时,戴森把人性化的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给使用者带来极致的使用体验。

    戴森正是借此通过自上而下的策略:从新中产阶层到普通大众的口碑传播让产品拥有网红轻奢属性,并且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填补女性市场空白  极致口碑触发“网红”效应

    我们经常戏称,马云成功的背后是全中国的女人。

    而戴森成功的背后,同样让人想到优雅又高贵的女人。

    在中国的都市女性消费者中,轻奢风正逐渐流行,追求真正的好设计和高品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既有中高端品位又有独特黑科技附加值的戴森,自然而然受到了白领群体的热捧。

    过去,基本跟技术挂钩的酷科技产品,基本都是男性专属。而戴森的出现,有效填补了女性市场这一空白。

    而在女性的基因特质中就有比男性爱分享的特征。

    她们作为戴森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拥有最具分量的发言权。这或许是戴森天然的优势。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品牌营销:戴森怎么就成网红了? 下一篇:千亿级别的品牌启示:小米为什么输给华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