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当我们说内容种草,种的到底是什么?

    内容种草,听上去好像是营销业中的“农业种植”课程。其实,背后的原理也差不多,算是一门手艺活。

    当我们说内容种草,种的到底是什么?

    认知篇 1. 内容种草,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这个行业工作五年以上,并且稍微涉及到数字营销的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叫“WOM(word of mouth)”,中文可以叫做“口碑营销”。

    这跟现在我们常挂在嘴上的“内容种草”,其实就是一回事。本质都是,借第三方之口,利用他的人际关系也好、个人影响力也好,来推荐某个产品/服务,最终都是帮助商家达到宣传效果。

    只不过,以前口碑内容发布的平台是百度、BBS、微博、微信,现在种草更聚集在小红书、抖音、B站、知乎、快手等平台。

    2. 品牌既需要内容种草,也需要打广告

    口碑营销,或者现在的“内容种草”,其实是对品牌第一视角广告的一种补充。注意我说的只是一种补充!现在很多人喊着“广告已死”、“不做广告,做口碑”,都是对于第三方内容的极度痴迷的一种表现。

    我是不太同意的,虽然现在消费者的多元化触媒习惯,让口碑营销/内容种草对于品牌营销越来越重要,但这并不影响广告存在的必要性,虽然消费者不喜欢全都是品牌的“自卖自夸”。但如果全都是来自他人之口的信息,他们估计对这个品牌也不会有太大的信任吧。

    所以内容种草和广告,对于品牌来说,只是投入比重的多少。关于这个比重,是跟品牌所处阶段有关联的。我基于某快消品,画了一张非常草的图,试图来表现这几者的关系。(不一定对,还是要结合各自品牌多方面实际考量)

    当我们说内容种草,种的到底是什么?

    操作篇 3. 内容种草的两种逻辑、两种做法

    一种是爆款打造逻辑,一种是长尾搜索逻辑。

    前者是需要你有够特别的话题产品,啥叫够特别?

    简单理解:要么外观超美、要么功能超屌、要么价格超值、要么使用体验超有戏……当你有了这种产品后,内容种草的作用就是帮你把它打造成爆款。

    这时候通常你要聚焦产品的一个点,通过金字塔矩阵的明星、头部KOL/主播、腰部KOC、底部素人去一层层扩散出这个产品点,最好是先聚焦在一个平台上,集中火力打。一般来讲,当一个平台被你吃透后,自然离出更大的圈就不远了。

    但不是每个品牌都有这种够特别的话题产品,这种时候怎么做内容种草呢?就要启动内容种草的第二种逻辑:长尾搜索。啥意思?

    大家先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想买一个东西,但对这类产品不太熟悉或者不知道买哪个牌子的好,于是打开了小红书/知乎/抖音等平台去搜,搜索的关键词可能是某个品类名,或者很具体的使用场景词。比如:春日野餐篮、一人食餐具等,然后再去浏览搜出来的内容。这时候,你是很容易被那些符合你需求的产品种草的。

    这样的购物链路,其实不在少数的。像小红书/知乎/抖音这样的平台,越来越成为消费者会在上面主动搜索内容的平台。

    这对品牌启示是什么呢?

    就是假如你的产品平平无奇,但又想来一发内容种草,这时候你就可以结合产品特点,尽可能多地去找不同类型的达人合作,达人的粉丝量不一定要多,但是数量一定要多,这时候发的内容就不像上面爆款打造逻辑那样单一信息了,而是要尽可能的多元,去占领消费者的搜索词,比如像人群、使用场景、产品外观、功能等。

    这些内容投下去,刚开始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具体体现比如天猫的搜索量突然高了。但也别太期待有太大的短期效果,因为这些内容是可以长期留存沉淀在平台上的,只要消费者搜索到对应词的时候,你的种草内容就可以发挥效果,这是一种长尾效应。

    4. 比起大名,小名更利于被记住

    为什么要起昵称?

    最大的原因就是用消费者的语言来命名,可以让更多人记住你。一个简短响亮的昵称,可以在无数竞争对手中,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比如,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很多耳熟能详的昵称:红腰子、神仙水、前男友面膜、黑绷带、许三多、杨树林、小灯泡、小钢笔、橡皮擦等等。

    那么,怎么给产品取昵称呢?

    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最简单的,就是根据产品外观来取名。包括瓶身的形状、颜色或者其他特点。比如:雅诗兰黛小棕瓶、兰蔻小黑瓶、HR绿宝瓶,还有YSL的“小金条”口红、欧莱雅的“小钢笔”唇釉等等。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不懂梁朝伟,你怎么能懂头部竞价(Header Bidding)?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