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线下传统生意以及门店可谓是战绩惨淡,不过,要想让传统生意以及门店业绩翻倍,那就得做出改变了,那就是引流,跟着潮流走。
传统生意难做,线下门店难做。各种支出,各种成本,各种不确定性,各种政策也在变。所以要想让营业额良性增长,可持续赚钱就要做好私域以及门店的引流获客和用户运营。
想要做好引流以及用户运营,就要先准备好私域四件套:微信群、微信个人号(企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这四件套是用来承载流量、触达用户、激活用户以及成交用户的。
想要激活用户就要先知道用户对什么感兴趣、比较关注什么、想看什么内容。
想要通过私域用户池激活用户以及与用户更快地建立关系、加强关系,建立信任、加强信任,就要设计一个触达模型。
触达模型是面向私域用户,能不断接触用户的点,比如:私信、朋友圈、公众号推送、公众号菜单栏、群公告等。
正常微信私域用户池是公众号+个人微信号+微信群+朋友圈的结合。
我们要把这些能够触达到用户的触点全部找出来,并且把它串联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维度去接触用户,只要接触的频次足够多,这个用户就会被你不断激活,并且跟你建立信任的周期也会缩短。
比如用户关注了你的公众号,而菜单栏以及推送的内容是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或者点击的,这就是触点。而发朋友圈用户能够看到,这也是一个触点。
想要做好私域引流或者门店获客,还要弄清楚用户为什么会进入你的私域用户池。
想要让用户进入你的私域用户池,就要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要去理解用户想要什么、痛点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获得什么,然后通过这个去设计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
想要让用户进入私域,就要设计用户进入私域用户池的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
价值重在长远,而利益更偏短期。短期利益决定了用户进入流量池的速度以及关注率。长期价值决定了用户留存时间和用户价值。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配合,既能快速吸引用户,又能让用户留存得更久。
短期利益,是指为用户提供的一次性的服务、奖品或福利。
短期利益是吸引用户进入私域的诱饵,比如做线下餐厅的第一吸引用户加入,最好的短期利益就是当次消费打折或者加送菜品,这是用户立马就能得到的。
长期价值,是指你能为用户提供的长期的服务、价值以及优惠。
长期价值要让用户觉得你对于他或者这个私域对于他来说是有用的、是价值的,并且是长期有用、长期有价值的。
比如做线下餐厅的进入私域以后每次消费可以打九折,每次消费加送小菜等等。因为长期价值会持续存在,用户如果意识到自己在未来需要这些价值,他就会在你的私域用户池里长期留存。
引流还有一个五要素,也就是:目标用户+渠道+内容+诱饵(短期利益)+价值(长期价值)。
明确目标用户是谁。
在正确的渠道。
用正确的内容,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信任。
再用正确的诱饵和价值引流。
明确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有是什么特征,然后列出目标用户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出现,线上他们会在哪些app、哪些论坛、哪些社群,线下会出现在哪些地方。
渠道要正确,渠道是要聚集了大部分的目标用户,内容要对目标人群有价值,要能解决目标用户的问题,诱饵要对目标人群有吸引力,价值要让目标人群觉得对于他来说是长期有用的。
当你准备好私域四件套,设计好了长期价值、短期利益以及明确了引流的五要素,就可以开始引流获客了。
私域引流以及门店引流有6种方式,分别是异业合作、微信群运营、抖音获客、传单卡片、用户裂变、店内引流。
一、异业合作寻找可以合作的人或者商家。要想你的目标用户的其他需求、相关需求,他还会出现在线上哪些地方,线下哪些地方?
相关需求
上游:购买产品的你人之前买了什么?
中游:购买你产品的人同时会去买什么?
下游:购买你产品的人之后会去买什么?
其他需求
你的目标用户还有什么其他需求,会去购买其他什么产品?一个个列出来,然后去想、去找可以合作的人或者商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商家,设计出一个他无法拒绝且对你是划算的方案,这个方案是你能得到你想要的,同时他也能得到他想要的,各取所需,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共赢。
二、微信群运营微信群分为加入他人的微信群以及自己搭建的微信群。
1. 加入他人的微信群明确你的目标用户,然后想想你的目标用户的其他需求、相关需求,然后去找到相关的社群并且加入。
在群里引流要知道的几个点:
①懂规矩,守规矩。
②先混熟,后引流。
③输出价值、建立信任、做朋友。
④找到关键节点、链接大佬。
关键节点就是社群内的活跃分子,有话语权的人,群主其实就是典型的关键节点,关键节点和大佬都可以帮你去做推荐或者跟你互动。
⑤主动提供价值、主动利他,主动解答用户的问题,主动展示自己,被动引流等目标用户主动加自己。
⑥交朋友、利他、分享、提供价值、自身价值、靠谱。
⑦帮助他人,成就自己。
⑧平台、渠道、社群肯定是更看重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损害合作方利益,要做到双赢,不能只考虑自己。
2. 搭建自己的微信群上一篇:产品营销启示录:不同视角下的《杭州亚运会》 下一篇:品牌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做消费者沟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