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拿捏年轻人的情绪,品牌比不过寺庙?

    最近,寺庙逐渐成了年轻人出行和游玩的热门打卡地,寺庙究竟靠什么赢得一众年轻人的青睐?在营销方面,寺庙是怎么做的?一起来看看吧,推荐给对品牌营销、营销推广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

    拿捏年轻人的情绪,品牌比不过寺庙?

    年轻人正在“遁入佛门”。从北京的雍和宫、潭柘寺、红螺寺,长沙的开福寺、洗心禅寺、麓山寺,再到杭州的灵隐寺、法喜寺,都成为了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在线票务平台的数据显示,2023 年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 50%,其中 80 后和 90 后占比超过六成。

    “佛系”一词最早来源于 2014 年的一本日本杂志,但在现在的年轻人群体中,已经不仅是个形容词了。

    他们开始进入寺庙,直接求佛。估计谁也没想到,佛珠手串会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时尚单品。每个进寺庙求佛的年轻人,临走时都会去求一串佛珠手串,狂热程度不亚于前几年在苹果店门口排队买新款 iphone 的人。

    烧香拜佛请手串的背后,折射出了年轻人的什么心理文化特征?寺庙热的背后,寺庙本身做了哪些努力?而这样的社会文化与配套动作,是否能给到品牌一些参考?

    一、网红寺庙,隐藏的营销高手

    寺庙成为网红看似偶然,但只要深究就会发现,养佛的寺庙未必真佛系。他们吸引年轻人的手段,可能比许多品牌都高明。

    从寺庙届初代网红少林寺,到前几年爆火的龙泉寺,再到如今霸屏社交媒体的灵隐寺、法喜寺、鸡鸣寺等等,寺庙的营销方式经历了影视剧营销、年轻化 IP 营销、社交媒体营销三个阶段。

    少林寺的走红不必多说。作为影视剧的常客,少林寺早就成为中国寺庙的代名词。研究其他寺庙如何后来居上,可能是对品牌更有启发的问题。我们就来复盘一下杭州两大网红寺庙灵隐寺和法喜寺的营销策略。

    拿捏年轻人的情绪,品牌比不过寺庙?

    拿捏年轻人的情绪,品牌比不过寺庙?

    常年位居杭州寺庙 top1 的灵隐寺,最早是因为一则招聘贴走红的。2016 年,灵隐寺发布了一则新媒体编辑的招聘文案,迅速走红网络。网友对传统寺庙也做新媒体带来的反差感津津乐道,不少人甚至付诸行动。

    这则帖子吸引了 1000 多名应聘者,最后一名 90 后男生赵莲贵获得了工作机会。当时看来似乎是一次偶然事件,可灵隐寺的热度维持到现在,离不开背后的营销策划。赵莲贵入职后,灵隐寺不定期放出他的工作日常——早八晚四,包吃包住,工作量不定,考核不必,羡煞许多 996 人。

    用员工的亲身经历讲故事,灵隐寺是懂企业文化传播的。虽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灵隐寺工作,但去烧香拜个佛还是可以的。这让灵隐寺变成了热门景点,来上香的年轻人从那时起就络绎不绝。

    而近两年法喜寺,则用了典型的“碰瓷营销”策略。就像瑞幸之于星巴克,汉堡王之于麦当劳,凭借诸如“来杭州不要只知道灵隐寺”这类文案,法喜寺借助灵隐寺的名气,在短期内迅速走红。

    此外,后来者法喜寺也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灵隐寺求子求事业,法喜寺就主打求姻缘。找到广大单身用户的痛点,建立“求姻缘法喜寺最灵验”的品牌心智。

    近两年,寺庙又做起了周边生意,灵隐寺和法喜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佛珠手串、御守,虽然各大寺庙推出的周边品类大致相同,但包装和推广方式却各有千秋。

    首先,是在产品设计上做出差异化。比如灵隐寺推出的十八籽,用 18 种不同的玉石串成,寓意佛教十八界,并且每一颗珠子都拥有特殊含义,招财、平安、姻缘……“一串多效”。产品使用方式也充满了仪式感——佩戴之前要保持内心恭敬,前三天要戴在左手,不能碰水。法喜寺的莲花白菩提手串,则凭借颜值吸引了一众年轻人。

    两家寺庙也都很懂饥饿营销。十八籽和莲花白菩提手串每天供不应求,想买到至少要排队半小时,社交媒体上甚至还有抢购攻略。可以说把稀缺性做足了。

    寺庙制造爆款不是偶然。精准定位年轻人群体,击中情绪痛点,传递佛系文化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然后通过烧香拜佛创造消费场景,为手串御守产品引流。这一连串操作完全不输品牌的营销策略。如果你的品牌还在苦恼吸引不了年轻人,不如从寺庙营销中找灵感。

    二、“倦怠社会”与“安慰剂效应”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深度解读|2023年度海外产品增长报告 下一篇:品牌接连倒闭,出路在哪?这9条建议,赶紧收藏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