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ESG营销需要站在消费者视角,关注他们的需求变化,尤其是Z世代的环保意识和购买力上升。ESG营销需要聚焦实际效果,与品牌战略和目标群体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本文系统地剖析了企业应该如何做好ESG营销,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很多品牌遇到公关危机,往往会发布一份声明来解决问题。然而,这样的做法并不总有效,因为如果回应不妥,可能会导致信誉损失,这种损失往往难以弥补。

    这让我开始思考,危机背后原因仅仅是公关、市场部工作失职吗?答案并非如此。

    比如:

    中国民航局,每月都会发布公共航空运输客户服务投诉情况,国泰航空”毛毯事件“舆情爆发前,光在2022年就有6个月,被列入境外航司投诉榜首。

    但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善动作,直到舆情爆发,才象征性开除涉事员工,并做出一切承诺。

    前几天一架飞往美国洛杉矶的国泰CX880航班,更是直接出现技术故障,起飞前紧急刹车导致11人受伤后,同编号航机又在25日深夜,因为水缸漏水而延迟。

    下次,你敢做吗?

    如果只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员工的失职,可能有些过于草率。实际上,这种长期漠视消费者的态度,正是违反了企业社会责任(ESG)的原则。

    ESG理念要求企业在制定公司规划和决策时,必须严肃考虑和对待企业社会责任议题,就像对待股东和监管机构一样。每一个社会议题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群体有能力以各种方式对品牌产生长期影响,所以,ESG逐渐开始有虚向实发展。

    一、究竟什么是ESG?

    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一次提出ESG的投资思想。

    这其实是一种看企业好不好的方法,但是,和我们平时想的有点不一样。平时只看公司赚了多少钱,现在除此外,要看公司对环境、社会、和自我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表现。

    环境(Environmental)主要围绕公司对环保态度重视程度,比如某个工业企业,你不能光说给上下游贡献多少材料,还要看是否少用塑料,重视节能减排等。

    社会(Social)是看公司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比如是否尊重劳工权益,是否关心社区福利。

    治理(Governance)是看公司自己的管理是否规范,比如董事会是否公平,高层管理是否透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ESG标准来评价一个品牌、公司,而ESG营销就是把公司的ESG战略,真正运用到营销活动中去,让大家都能看到公司在环境、社会、治理这三个方面的表现。

    为什么诸多头部企业开始注重ESG营销呢?我认为,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消费者变革,尤其Z时代年轻人。

    记得1991年,Regis McKenna提出了“营销就是一切,一切都是营销”的理念。他强调的是,技术、企业的特点,还有满足消费者真正需求,才是营销的关键。

    现在看,这句话重要性,超过了麦肯纳当初的想象。

    以前我们,买东西会考虑得特别细,因为有那么多信息可以参考,可以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购买决定。所以,在做决定时,一般比上一代人更有自己的见解。

    Z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里。

    跟我们这些90后、80后、70后不一样,他们一出生就在互联网环境里,手机一直在手边,随时都能接触到各种信息。这样一来,思维方式和购物习惯就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他们早已从各种角度去了解一个产品,会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甚至包括生产过程;其次,他们对购买决定很有信心。他们不是要去适应我们这些老一辈的市场,反而是,要让我们去适应他们的需求。

    而且,Z时代年轻人对这些老一辈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等他们很快就能控制全球27%的收入时,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对这个时代的人进行营销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其二,对购买决策和复购率的一种评估。

    现在商业信息、产品选择这么多,大家对于错误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如果一家品牌任何一个方面达不到标准,我们就会立马离开,短期内也不会回头。

    比如最近的”阿巴斯甜致癌”风波,结果就导致了代糖类股票的指数一直下跌,像可乐、芬达、雪碧这些产品也被卷进了”原材料公关”的困境,我们在买这类产品时,肯定会优先选择其他的同类产品。

    前段时间,元气森林、北冰洋这些品牌宣布产品不含阿斯巴甜,这个消息一出,得到了大家的关注,网上销量也随之上升。

    我在MKTforGOOD发布的《2023中国公益消费报告》上看到一个调研结论是说,消费者对“公益品牌”和”普通品牌”的舆论反应是不一样的。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广告流量分发的逻辑和思路 下一篇:没打过十年工,做不出这么戳心的营销案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