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上周文章我们已经知道了,能够调动人的感觉系统的文案表达,更能让用户记住你的广告文案。

    接着上篇《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

    比如说你的小型充电宝具有很小巧的产品优势,如果你直接说“长10厘米、直径2厘米”就没有“小如口红”的文案写法更容易让人记住。为什么?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因为“小如口红”的文案表达采用了视觉化的形象类比方法,把充电宝的“小巧”产品优势与目标用户(大部分是女性)熟知的口红进行类比,用户一看该文案就能立即记住,,也更容易理解该产品的优势特点。

    好,上周讲了视觉化文案和听觉化文案,本周文章继续把剩下的三个文案表达方法分享完:触觉化文案、味觉化文案和嗅觉化文案。

    三、触觉化文案

    如果你的产品特点更偏向一种感受体验,可以采用触觉化文案方法。比如按摩椅的体验、酒店的住宿体验等感受型为主的产品。

    那么,该类型的产品文案,如何让用户看了更容易记住呢?

    让你的文案表达人格化。

    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广告文案应该像一个具有人格的人一样,代表着某一类群体的性格特点——可以代表用户说出Ta最想说的话,就像“知我者,莫过你也”的那种感觉

    新世相策划的活动主题文案 “四小时逃离北上广“,本来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一看这文案,感觉是内心的另一个自己在呼唤现在的自己——”之前一直在犹豫,真是说出我的心声!好,现在就行动…“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活动推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让用户看了就感觉是具有一个人格化的人在跟自己说话,不光让很多人更容易记住了这个文案,也打动了很多人开始阅读。

    如果你的人格化的文案刚好戳中目标用户的痛点(扎心了),他们自然容易记住你的广告文案。

    下面我总结了大概四种常见的人格化文案类型,你可根据产品特性来灵活使用:

    1. 热情奔放型

    有些产品特性或面对的用户是偏向一种热情奔放的类型,文案也应该与其保持一致的风格,让这些用户一看广告文案就很有“这是我的style(风格)”的感觉,也会更让用户记住你的文案。

    比如,前面的人头马广告“人头马一开,好运自然来”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除了有附带押韵的听觉化作用,还有给用户一种热情奔放的感受。而像这种白兰地的产品(酒类),多数的产品使用场景是在动人时刻的场合上,这些场合和时间的人们更多是偏向热情欢快为多的氛围。所以,与这句广告表现出来的感觉相一致。

    2. 强势激励型

    同样思路,假如通过分析得出,你的产品定位人群的风格是偏向一种强势激励型的,你的广告文案就可以采用相一致的风格。

    比如很多运动产品的广告文案经常采用这种激励强势型的人格化文案:

    耐克的广告“Just do it”

    李宁的广告“一切皆有可能”

    安踏“keep moving”(永不止步)。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喜欢运动的用户更多给人一种激励向上的感受,广告文案就需要把这种感觉进行人格化表达,让目标用户看就如有“我们是同一文化类型”的感觉体验,触发人的感觉系统从而更易记住该文案表达。

    3. 高冷展现型

    这种高冷风格的文案,在很多汽车广告中可以说是典范,也被很多人吐槽为“不说人话”的文案。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但怪兽先森在这里分享的文案风格是,以高冷展现型风格来体验品牌或产品的某种群体的人格代表。

    如前几年的凡客诚品:

    你写的广告文案很难被用户记住?请试试这5个文案模版(下)

    这类文案表面展现的是一种高冷风格,实际上是体现了孤傲不羁且敢于做与众不同的小众文化。如果你的产品定位于此类用户群,不妨考虑一下用这种高冷展现的人格化风格来考虑你的文案表达。准确表达了定位用户群的心声,自然会获得用户的感受认同,文案也就容易被用户记住和自传播(很多用户会帮你转发你写的东西)。

    4. 温和贴心型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文案的人格化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假如你要为床垫之类的家居用品写文案,你该怎么写?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是谁偷走了你的客户? 下一篇:如何把产品和营销进行深入整合呢?产品营销化和营销产品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