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与精准营销,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用户增长。但是如何取舍,希望你能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流量短缺的时代,短缺到任何公司都在绞尽脑汁想如何获取更多的用户。小公司产品刚起步,基本上就是从0开始的秃头状态。大公司的创业部门虽然好点,但也不敢轻易使用核心业务的流量资源,生怕流量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获取用户的注意力成为了每一个运营人竭尽全力都想做的事情。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用户增长的核心思路。一种是暂时忽视产品本身的特点与精准人群的需求,先尽力获取尽可能多的流量,博取人们的眼球,等到流量更多、更大以后再匹配产品。另一种方式则是开始时就寻找最为精准的渠道用精细化运营的方式做转化。
这两种思路各有千秋,本质上都是为用户增长服务。但是一个是曲线达到目的,一个是直线救国。那么哪个方式更好呢?
看到这两种方式,可能很多人都头脑发热不假思索的选择第二种。我们要的是精准用户啊,为什么不通过精准的方式获取呢。可是你知道吗,很多时候你认为的精准用户不买你的账,而且你认为的精准渠道可能恰恰最不精准。比如门锁这个产品我们想当然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但是在农村其实门锁并不是为了安全考虑的,,而是为了好看。因为农村民风比较淳朴,安全性需求相对较弱。但是人们普遍比较迷信,所以他们相信一个精致大气的门锁能给一家带来好运,这就导致当时印度一家制锁的公司在打向农村市场时一味宣传其安全性能,反到不被大家所接受。后来公司将目标用户全面转向城市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案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你所认为的精准,并不一定是这部分用户的真实需要。
退一步讲,即便你的目标人群真的定义的很精准,想要直接找到这部分用户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你的目标用户是想要学习算术的学龄前用户,这个时候你发现市面上精准做幼儿数学的渠道很有限,而且获客成本极高,高到远远高于你的承受范围。这个时候你会直接去获取已经坚定不移要学算术的人群,还是先影响一批可能摇摆不定甚至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这件事情的群体然后在谋转化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从本质上来说,学前算术是对升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积极影响的事情,而且每一个家长都有希望自己孩子变得更优秀的意愿,因此只要你为这些家长展现一个能让他们孩子升入更好小学的能力,很多人也会愿意掏腰包的。如此一来,你就把你的渠道从想要学习算术的用户拓展为孩子年龄段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用户了。渠道一拓宽,成本也随之下降,运营拉新工作也会更好开展。类似于这个方面的案例有很多,比如前两天刷屏的网易云音乐的使用配方就是这样,参与的用户不一定都是喜欢音乐的,但是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喜欢音乐但没有关注网易的。网易云音乐跳出了精准音乐渠道获取用户的方式,将程度深入到每一个普通人中去。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打爆款,拼的是创意。市面上写如何打造爆款的文章和书籍有很多,这里面给大家推荐《社交货币》和《引爆点》这两本书。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文章只是理论,你的产品爆点在哪里,你要小步试错、快速迭代,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获取了一批“不那么精准”的用户后,下面问题来了,如何完成下一步的转化。这个就要考验你将人性与产品结合的能力了。还是以算术学习为例,这里面有一大部分对你产品不了解的人群,他们来这只是因为被你的活动或者一时的话术吸引,这个时候你就要想办法将那个吸引他们的点与自己的产品特性结合起来,继续进行一轮宣传。根据对其他公司宣传策略的效果总结,我发现“利益”还有“公益”是一直以来效果不错的两个入手点。对算术数学来说,将“尽早掌握数学对孩子升学重要影响”这一紧迫感与“公司本身升学成功率高”这一重大优势结合起来,再配合一些真实用户煽风点火,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这个时候适时推出9元限时体验课或者与公益组织联合进行听课送福利给贫困山区孩子的活动(比如上课时记录的笔记捐赠山区孩子等),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里面也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有转化的可能。比如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服务时选择大学生为目标群体,里面就有一部分用户肯定对创业、创新不感兴趣。那么这部分用户是否就完全没有价值,应该被过滤掉呢?
上一篇:如何像专业的数据分析师一样,把广告投给最有可能掏钱的用户 下一篇:工作思考|做用户增长,品牌营销与精准营销哪个更有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