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品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
随之出现的是不是这些logo。
一个老梗: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前任董事长罗伯特.士普.伍德鲁夫曾说过:只要“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在,即使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企业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
大家通常用这个梗来证明品牌的价值。
品牌价值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更大的规模,更多的品牌延伸,更高的市场价值。
01那么品牌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呢?
百度百科中说,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这个定义很有意思,它意味着,无论你是不是要做品牌,当你推出产品或服务的那一刻,你的客户就已经对你和你的产品产生了认知,你的品牌也在那一刻被客户感受到了,虽然可能很模糊。
也就是说,无论是ToC企业,还是ToB企业,在产品推出的那一刻,我们已经在对外展示我们的品牌了。
品牌不在于我们做不做,而是它已经在那里了。
从这个定义来看,品牌的价值实际上取决于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认知。认知程度越深,品牌价值越高,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
显而易见,加深消费者或者说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认知程度就有助于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价值。
而对企业来说,快速加深客户认知程度就出现了两个方向:要么让更多客户知道你,要么让客户更了解你。
所以,我相信大多数人在看到标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各类广告,即“让更多客户知道你”,毫无疑问,这看起来是最简单最快速加深客户认知的方法,也应了那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真的是这样么?
开篇我们说提到品牌会想到那些著名公司的logo,可当我们在深入想下去的时候呢?
品牌所蕴含的是产品、是企业文化、是公司创始人……是一个企业背后所有的底蕴,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这些所有加起来才是一个品牌的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大卫·艾克也提出品牌建设的四段历程普遍为行业人士所认可,即品牌知名-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
由此可见,品牌的建设是一个过程,而且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积累和沉淀的。
然而,大家现在太希望什么都能“快”了。
大面积的进行广告推广或许可以让更多客户知道你,且看起来好像更容易达到“品牌知名”阶段,但是它是不是只能让你达到让客户说一句“哦,那个啥嘛,我听说过。”的程度呢?
想要让客户说出个所以然,好像还差点意思,而ToB企业还想要通过这样的动作,来促进业务的增长,可能更难。
过去那些爆火过的产品,现在都去哪了呢?盲目的广告推广,似乎很难真正地支撑品牌价值,带来品牌效应。
“品效合一”这事儿,真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的。
以随处可见的地铁品牌广告为例。
C端产品最简单的决策链可能是这样的:看到广告→扫码安装/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注册成为用户→购买付费产品或服务。
B端产品最简单的决策链可能是这样的:看到广告→搜索官网→注册成为用户→产品体验/咨询→公司采购。
看起来,环节好像都差不多,但是别忘了,C端产品整个链条中可能只有一个人,决策者即使用者。
B端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群人——发起者、使用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从广告到成交,这些决策单位可能都会影响到最终转化。而看到广告的用户,能否主动推动企业中决策流程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02但是我们之前又说了,“品牌不在于我们做不做,而是它已经在那里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先说结论,品牌要做,而且可以立即开始,但做品牌,不只是做广告。
一个优质ToB品牌的背后应该是产品力、形象力、营销力和服务力。
「产品力」无论是什么样的ToB业务模式或产品阶段,首先打造的就应该是品牌产品力,这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盘,是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做好的事儿。
赢得企业客户信任也许要花很长时间,但是失去信任也许只是因为产品或服务上的一个漏洞。
坚持做对客户对行业有长期价值的事儿,保障产品质量对ToB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神策数据CEO桑文峰先生曾在很多场合强调过:“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宁愿要3个90分的功能,也不要10个60分的功能。”
桑文峰说:“在真实的战场上,总是 90 分的产品,干掉 60 分的产品。”
「形象力」一个正面积极的企业形象一定是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既能建立客户信心,也能加强员工凝聚力。
上一篇:增长术:线下门店如何搭建用户增长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