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销售或者是谈合作时,大家总有一个误区:总是展示自己产品、公司的实力,而不考虑用户是否需要/愿意。作者分享了一个观点:不要说服客户,要让对方觉得是他自己想买。这才是一个可行的路径。
如何让客户主动成单?我说的“成单”,不止于怎么卖出产品和服务,还有搞定客户、HR、投资人……它的应用范围其实很广。
你想融资,怎么让投资人给你投一大笔钱?你汇报一个项目,想申请一大笔预算,怎么搞定老板?你现在想找工作,你怎么搞定HR,拿到高薪?
很重要的一个原则是:你要想办法激活客户脑子里的想法,让他主动跟你成单,而不是强卖给他一个东西。
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我来慢慢解释一下。
你牛,你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人们只愿意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首先,我们聊一些错误的推销模式。
我曾经做过一些头部在线视频平台的咨询。当时,我跟平台的销售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平台推荐一些项目的方式是很反客户购买逻辑的。
他们经常推出一个大剧招商,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招商 PPT 是这么写的:
我这个平台有多么牛,我的数据在全网是什么样子、人群是什么样的结构、这部剧是什么样的导演来拍、什么样的演员来加持,这个资源也特别牛。你跟我合作,我会给你很丰厚的资源。这个模式被我戏称为“一起牛模式”。
我觉得这个就是典型的,客户特别不喜欢的一种推销方式。因为“你牛,你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为什么要认可你跟你合作呢?”大家想一想,你所在的公司里是不是也在这么推销项目?
比如,我们广告行业去推销公司的时候,经常会说我这个公司服务了顶级客户,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宝洁集团;我拿了哪些奖项,比如说One Show、金投赏、艾菲;我们拿了多少个平台的代理商……
面对这样的推销,客户的反馈是什么?
他马上会像审犯人一样去审视你的项目和你这家公司,他们会问很多刁钻的问题。比如,你说你这部剧的导演很厉害。据我所知,他之前一直是拍现代剧的,现在他拍了这部古装剧,他首次跨界能成吗?然后,他又质疑这个明星,这个明星最近的口碑可能有点崩塌,这个剧上线的时候会不会有点危险?我们的品牌如果植入这部剧,会不会受到舆论公关指责?
作为一个销售,你开始解释这个事情,反驳各种不利于你的言论。然后,客户又会提出更多他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你一来我一往,你发现双方似乎在辩论,而不是在聊一个生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因为当我们主动去推销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其实给了客户很大的压力,你激发了他内心的一种防御机制,他觉得你似乎在控制他,他想挣脱这种控制,于是他就开始找茬。他这种方式其实不是不认可你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他只是不愿意被人控制。
你看,当我们去强买强卖,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客户的时候,就会激起客户的「心理逆反」反应。
这个问题破解的关键,就是你不要让用户觉得你在卖给他一样东西,客户不会喜欢在压力下买任何东西,任何人他只愿意买他自己想买的东西,而不是去买你希望他买的东西。
这句话我再重复一遍,任何人他只会买他希望买的东西,而不是要买你希望他买的东西。真正好的销售模式就是激发客户脑子里的交易想法,让他觉得这笔交易是他想做,而不是说他受了你的胁迫,不得已才跟你交易。
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有这样的方式吗?有这么完美的路数吗?其实生活里很常见。
比如有些大牌的名鞋,他们经常出限量款,告诉你说这个款式在全球只有几双;顶级大牌更会这么做,比如这款包包,全球大约是 500 只。很多人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全球限量、这个地区就一只包了,我一定要想办法搞到。”你看,它激发了你很想主动买的欲望。
还有一个实验很有意思。当你拿出一张白纸折成一个千纸鹤,到大街上去推销这只千纸鹤,如果你问大街上的人这个千纸鹤值多少钱?大部分都说这个千纸鹤分文不值。
但如果你换种方式,跟路人说你现在把这张白纸折成一个千纸鹤,然后你自己给这张千纸鹤定价,你觉得别人会花多少钱去买这只千纸鹤?这回就变了,大部分人都给这只千纸鹤定了相对比较高的价格。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上一篇:猫meme走红,赛博时代的“情绪消化剂” 下一篇:小红书投后复盘标准化流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