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3步锁定超级顾客,成就品牌收益

    产品不好卖,门店不进客,有时候不一定是你产品不好,而仅仅是没找对你的目标顾客,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难度要比卖给普通人难上百倍。产品再好也不可能吸引所有的消费者,找到超级顾客是做好品牌的基础。

    3步锁定超级顾客,成就品牌收益

    公司团队曾在湖南,为BCS长沙银行儿童金融品牌做体验升级。

    项目前期,我们依照银行方提供的用户定义,招募了一批3~12岁不等年龄段的孩子用户。现场团队在与妈妈、小孩做产品互动测试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年龄3~5岁的小孩由于年纪太小,不识字,对钱的概念也不强,根本理解不了这款产品;

    10岁以上的小孩又会觉得这款产品太幼稚,他们手机已经玩的很溜了,这款功能相对“简陋”的产品压根激起不了玩的欲望。

    所以这款产品真正的目标顾客年龄段应该是5~10岁。

    那银行对外推广产品时为啥要扩大用户区间呢?

    站在品牌方角度看,这也无可厚非——他们希望自家产品能卖给越多人越好,却忽视了:不同顾客的诉求可能会完全不同,我们很难用同一个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人需求。

    我们很熟悉的小米公司,旗下已经有了小米、MIX、红米等系列产品,高中低端都有布局,为啥最近还要发布了新产品线CC呢?(题外话:小米为啥要用CC命名产品线,而不直接用超级流量词“美图”?有些费解。)

    其背后策略也很简单:小米想针对更精准的细分顾客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小米主打性价比、MIX定位艺术高端、红米走低端机、CC是潮流拍照手机。

    不管企业做的有多强多大,它都不可能用同一个套路来吸引所有不同的顾客。

    所以,今天想深入谈谈这个词:目标顾客。

    那么为什么锁定目标顾客很重要?我们该如何正确锁定目标顾客?

    一、目标顾客决定企业的生死

    “目标顾客”相信并不陌生,在企业内部会经常被提及,但是我觉得也仅限于提及,大部分企业对目标顾客画像的描述都是在做无用功

    他们经常会用一些概括性的词汇描述他们:“20~35岁女性”、“收入1.5W以上”、“喜欢购物”等。这些轻描淡写的描述性词汇虽谈不上错,但是对企业实际经营(例如产品开发、战略定位、营销策划等)起不到真正的指导性作用。

    前几日,线下走访一家做平价内衣客户的门店,他们去年花重金“升级”了样板店,本准备复制到全国上千家门店。但升级后的样板店生意不见好转,反而下降了。

    我刚到现场,还没开车门就知道这事坏了:

    一个街边店卖10~50元单价的内衣,整个门头被改为了纯白色,把中文品牌名干掉了,只放了一个简洁的品牌标志。

    3步锁定超级顾客,成就品牌收益

    问题出在哪里?

    逼格是高了,可是门头缺少关键性元素提示,路过的顾客不知道你干嘛的。就如你能想象一间厕所门外没有厕所标示的后果么?顾客的发现率和入店率肯定会降低;

    更严重问题是:对于买10元内衣的顾客,会在乎你店铺所谓的“逼格”么?反而会被高格调吓跑,心想:这家店肯定很贵吧。

    店铺体验设计的关键是要与目标顾客的预设认知相匹配,不都是越高格越好。

    如果老板真的想清楚了:我要为哪一群目标顾客服务,这一群人有什么消费诉求,就不会同意之前的品牌升级方案了,无形中可以省好几十万。

    所以,“升级”后生意变差是自然的。

    产品体验的核心是要满足需求,需求的背后是人。人没找准,企业接下来的动作就容易变形。因为你不知道到底为谁提供产品、服务和体验,只好一通乱做。所以很多产品不好卖,归根到底可能是目标顾客没选对。

    这条原则对于初创型公司尤其需要重视,很多企业“假想”一个目标顾客之后就开始干了,最后终端推广时候发现:她们根本就不爱我。

    目标顾客是品牌战略的起点,决定企业生死,却经常被忽视。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他们呢?

    我认为可以拆解为以下三步,帮助企业有效锁定目标顾客:

    把市场切割为若干有价值的细分

    选择企业应该切入哪个细分市场

    聚焦超爱你、愿意替你传播的超级顾客

    二、把市场切割为若干有价值的细分

    需求有差异,顾客有细分,不同顾客希望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组合是不同的。所以第一步需要借助些方法把市场切割成不同有价值的细分,然后才知道改如何抉择。

    顾客细分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通过地理和人口的差异来细分

    不同地域位置的消费者,一般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一个产品在这个区域能获得成功,换一个位置就不一定。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底层逻辑变了,“新消费”滔天巨浪真的来了! 下一篇:3步锁定超级顾客,成就品牌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