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接触淘小铺的新人,通常会问:目前淘小铺的货品这么少,怎么和其它平台去比?
一、认知误区首先,淘小铺的货品并不是真的那么少,怎么说也有上万种,这已经远超多数平台。当然和淘宝、京东比,那的确还不在一个量级。其次,大家存在一个认知上的误区。
传统的电商模式,是人找货——也就是你想买什么东西,就去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去搜关键词,页面上就会出现很多的选项。
这个时候你需要从品牌、价格、质量、款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然后才会选定下单,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越多越好。
但是社交电商和逻辑就完全不一样,它是货找人——比如稀饭我有一样或几样性价比超高的商品,分享给你,你感觉这件商品不错可能就直接下单了,省略了中间众多的选品行为。
像有些微商的产品做得挺好,可能货品就那么几种,但是一年卖下来也能有几个亿的销售额。所以在社交电商的模式下,数量并不是问题,高性价比的爆款才是核心,所以你看李佳琪几分钟就能卖掉1万多支口红。
二、爆款的逻辑那么如何打造爆款呢?
爆款和团购或者聚划算有点类似,就是通过走量来降低拿货成本,实现卖家和买家双赢。其实不管以什么形式卖货,说到底就是供应渠道和销售方式。
从供应端来说,爆款需要保证品牌质量,价格还得低,物美价廉才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从销售端来说,爆款需要广泛的影响力作为前提,你得把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而影响力又可以分为个人影响力和团队影响力。像一个千万粉丝的网红,他的影响力就能覆盖上千万人,只要一开播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高性价比的东西,然后销量就噌噌噌地往上涨,爆款就出现了;
而对于团队来说,可能每个人的影响力只限于朋友圈的那么几百人,但若是有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同时推一个商品呢?影响力同样能达到千万级,如果有几千万人推,那影响力就更大了,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能对于一款商品来说,平时一年的销售额才10亿,通过爆款的方式几天就到了5亿,企业怎么可能会拒绝。
而销量的提高会使得平台对供应端的议价权增强,采购价格更低,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与之匹配的就是更大的销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称之为“爆款模式”。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供应商凭什么把质量好的东西低价供应给你呢?
你可能会说,刚刚说过的爆款模式呀,大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但是仔细想想,其中的痛点就在于启动阶段,早期的影响力规模决定了商品的传播速度,影响力不够哪来的量,没有量哪来的爆款。所以这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企业不是做慈善的,特别是品牌企业,不会为你的设想买单。
如果是一个小平台,能拿到货,可能是这么回事。
供货商刚好有一批尾货,或者清库存的货,提供给你也能及时回款,省却了给大平台供货的繁琐流程,几个月的账期,当然实际情况会更复杂。
所以我们通常会看到,小平台的爆款商品供应量很少,且供应不稳定,影响力的覆盖范围,可能也就是几万人到几十万人这个级别,甚至更少。
如果是阿里出手就完全不一样了。试想,一个小平台的采购负责人和阿里的采购负责人一起前往某个企业洽谈,若你是企业老板,怎么决策?
大概率老板接待阿里,下面的部门负责人接待小平台。如果是去到某个城市,扶持当地的特色产业,可能接待阿里的是市长,而小平台可能政府主要官员都见不到。
虽然淘小铺还在发展过程中,可谁都知道阿里的体量和影响力,首先就信你有这个能力。再加上淘小铺是阿里的亲儿子,有了这个背书,更方面优势占尽,这个优势具体是如何表现和运作的,我们会专门用一节课来讲。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期有太多的商品并非好事。商品数量有限,那么掌柜推送的商品种类就会相对同步,对于前期入驻的供应商来说才有量的保证。之前已经说过,商品种类的丰富并不是社交电商的核心要素。
所以以阿里的供应链,从几亿商品中选几百款作为爆款打造,并不困难,而且这种商品,完全可以做到持续、大批量供应。
况且阿里这些年在供应链上的积累,绝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比如阿里半年前又收购了网易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如今看来剑有所指。
从销售端来说,带货的可不止掌柜,还有众多分发平台、视频平台、网络红人,配合无人能及的媒体矩阵,那是非你我能想象的。
比如淘宝昨天就签约了刘涛带货,首秀就带货1.48亿,超过了李佳琪,直追淘宝一姐薇娅,相信以后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普遍。
强大的供应链,配合流量明星、几百万上千万的普通推手,共同推动,淘小铺的市场占有率自然会越来越高。
三、淘小铺入场晚,优势何在?上一篇:SWOT分析简化版,教你快速找准市场定位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