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的探索正走在前列,一大批品牌创新者在创造和升级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指导实践。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品牌方法论是“品牌IP化”与“会员营销”。文章对这两者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大家分享。
7. 品牌之源——中国品牌的大时代品牌是什么?
2007年,诺基亚到达了巅峰之年,市值1500亿美元,全球市占率40%;也是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非常不确定的,凹凸不平的、充满想象的移动智能时代来临。
国际优秀学者们聚焦在“未来”、“数字智能”、“复杂学”“组织”、“创新”等方面,他们从“进化论”、“混沌理论”等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和科学中汲取养分,高屋建瓴的展望与指导未来商业的进化和发展。
成书于1994年凯文·凯利的《失控》,时至今日,其 “生物逻辑”、“分布式管理”、“复杂性科学”、“共同进化”等依旧是最前沿的思考;
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 杰弗里·韦斯特的《规模》、蒂姆·奥莱利的《未来地图》、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堪为时代巨著;
上节提到的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邓肯·沃森的“开放式创新”、谷歌的庞大“试错型”经营、蒂姆·布朗的“设计思维”、史蒂夫·布莱克和埃里克·莱斯的“精益创业”、波士顿里维斯倡导的“适应性战略”等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企业和营销的认知。
品牌从过去符号说、形象说、生活方式说、定位说、品类说、视觉锤说、意识说到现在的创造价值、社会责任、生活方式、颠覆式创新……,一路走来,不断升级和完善,国际上品牌专家们始终走在中国的前面。
然而,这个移动智能的大潮中,国际品牌学者们在品牌方面却鲜有创新。或是用过去的理论套用新词解释目前的现象,或是在新环境下解决如何提升认知效率问题,即使如菲利普·科特勒、杰克·特劳特、W.钱·金这些大师。
完全可以理解,5年来,他们的经济变革处于移动互联的下风口,就连凯文·凯利也承认,“在开发移动端分享应用方面,中国已经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中国的一批批品牌创新者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大时代和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前赴后继的创造和升级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指导实践:“互联网思维”、“参与感”、“爆品”、“商业模式”、“场景”、“新物种”、“超级用户”、“体验”、“社群”、“新零售”、“流量池”、“超级IP”…….。
中国传统营销大师们也在试图用新的思考解释移动时代的品牌现象: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和叶茂中的《冲突》为其中代表,其他,“俱往矣”。(品牌猿认为,两个体系虽有一定创新,本质上还是为了拿到更多客户,因此是用传统的理论换了新的名词来解读自己的案例和不断出现的新现象。)
品牌是什么?
在这个经历巨变和转型的时代,中国品牌探索,真正走在前面的,还是一个个创新前行品牌们和互动营销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不断在领跑着品牌人的前行,并为如此多的理论充实案例。
他们验证和进化着这个新时代下一个个品牌方法论。
——从劝服者、服务者到同理心、同行者
个体意识的崛起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变化。其影响不止是年轻人,而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和组织。
品牌们通过创新,持续重新理解、解读用户与品牌的关系:从告知类/引导类广告到凡客证言式广告大兴;从官宣到小米参与感论坛体系构建;从独自研发到海尔用户定制方式盛行;从管控员工到海底捞西贝的家人文化赋能……。
——从只说不做,到说到做到
当品牌是形象、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表达一个鲜明的态度时,但行动力(产品/场景/行动等)不足时,用户就容易在理性与感性中来回拉扯,产生不信任。
特别是在当下,理性让用户更容易抛弃那些每天表达“你懂我”但是不行动的品牌。
耐克“Just do it”紧踏时代持续的行动;可口可乐从讲故事到造故事;雪花的“勇闯天涯”从一个公关活动一步一步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 KEEP持续计划引导推进 “自律使你自由”一样……。
——从传播到互动,从连接到共建
其实,早在PC互联时代,互动的能量已经显现,小米的雷军,360的周鸿祎都在积极的与粉丝沟通互动,而用户也通过微博和论坛等进行自由互动。
上一篇:记不住的互联网广告,如何才能实现转化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