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焦虑营销的前世今生

    资本主义诞生的工作伦理和消费社会的消费伦理,是造成当下焦虑社会的基础,而商家们正利用这一点,来建立消费者的焦虑,借此卖出更多商品。那么,焦虑是如何在营销领域支配消费者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焦虑营销的前世今生

    “你焦虑吗?”

    “我很焦虑”。

    如今,当你问一个人是否焦虑的时候,十个人中有八九个人会回答焦虑。

    一方面,他们的确焦虑,焦虑于工作的困境、焦虑于房贷、育儿的生活压力,焦虑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他们不敢回答不焦虑,当别人都在为工作、生活焦虑,并且以此来显示自己上进和努力的时候,回答不焦虑,显然是一种不求上进、没有心的表现。

    焦虑的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顽疾,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是没有那么多人焦虑的,那时候极少炫富、对比,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没有那么大,因而焦虑也就不会大面积存在。

    焦虑的大面积出现,与当下的社会现状脱不开干系,这个现状有两个重要因素:

    资本主义诞生的工作伦理,即我们通常用一个人做什么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一个人。

    消费社会的消费伦理,我们通常通过一个人的消费水平和习惯来判断一个人。

    当一个人工作不如所愿,且无法取得工作上的成功时,他会感到焦虑。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无法用消费来展示自己的成功时,也同样会感到焦虑。

    工作伦理和消费伦理共同建立了焦虑的社会基础,而当代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建立消费者的焦虑,并借此卖出更多商品。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焦虑是如何在营销领域支配消费者的。

    01 焦虑营销1.0——物理属性的焦虑营销

    如果广告只是通过文字展现,而没有图片和视频,也许“焦虑”二字就不会出现在广告业。

    事实的确如此,直到19世纪末,以文字为主的广告只不过是对产品的物理特性进行描述,展示其价格和用途。文字广告的变化基本上只有字体和排版,往往让人觉得单调乏味。

    消费者看到这种广告,一般的心态是,觉得是刚需,也正需要就了解一下,否则也不会多看一眼。

    广告的革命来自于图片和视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广告不仅是描述商品的物理属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夸张、比喻等艺术性手法调动消费者的视觉,创造联想。它不只让商品的物理功能得到更丰富的展现,更将商品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相连,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激发消费者的需求。

    如何利用商品制造焦虑从而驱动消费者的购买欲,李施德林是这种营销方式的先驱。

    李施德林的漱口水全球闻名,而在此前,口臭是一种晦涩、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医学词汇,几乎没有人对这个问题投入太多的关注度。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李施德林为了销售漱口水,将口臭这一医学专业词汇大众化,它投放了多支广告片,这些广告的模式雷同,比如其中一支是这样的,简是一位漂亮的美女,但却单身已久,显然这不是因为她长得不漂亮,而是因为她口中有难闻的气味。

    这样的广告,通过生动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口臭这个名词,并将李施德林的漱口水视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

    李施德林漱口水此后开始大卖,7年之后李施德林漱口水的收入从11万美元增长至超过800万美元。

    李施德林的广告开启了焦虑营销新的流派,此后越来越多的快消、个护类品牌开始学习李施德林的方式制作广告,比如通过使用广告产品治疗头皮屑、头发油腻、皮肤油腻、粉刺痘痘等。

    当时,许多广告都运用了这种三段式的脚本结构,即提出问题—产品出现—解决问题的模式,它暗示消费者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通过购买相应的商品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个护行业,有些品牌凭空创造了抗菌香皂这一品类,顾名思义,抗菌香皂主打抗菌,它号称比普通的香皂能去除更多的细菌。大部分消费者听到”抗菌香皂“这个名词,就将商品与去除更多细菌联系起来,认为使用这个商品会大幅降低生病的概率。

    但真实的情况是,抗菌香皂和普通香皂的除菌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

    当个护类商品通过制造焦虑促进商品销售的时候,汽车行业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当上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SUV——雪佛兰的Suburban出现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此后吉普、路虎、悍马等SUV车型快速占领市场。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玩火”的椰树,“擦边”的营销 下一篇:2022春节营销创意案例盘点,收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