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经营下半场,品牌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经营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品牌形象就是品牌建设的中心,那么品牌形象究竟要如何打造,才能更加真实呢?
在数字化经营的下半场,没有人能否认品牌建设对于今天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今天的问题已经不是企业要不要做品牌,而是到底应该如何建设品牌。
在品牌建设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方法之中,有一个最核心的理论就是品牌形象论。半个世纪以前,奥格威就讲过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每一则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
品牌形象是品牌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美誉度,并且极大地影响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可以说品牌形象就是品牌建设的中心,但是一说到品牌形象的实质价值,那么大家都虚了。
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作用虚。
在广告业界,长期以来就有一种观点,品牌形象缺乏销售力,沟通不直接,对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只有那些不缺钱、不愁卖的企业才会打造品牌形象。产品有了一个形象就能带来销售吗?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另一方面是品牌形象的设定虚。
对于品牌形象是否有用的怀疑,根本上是因为品牌形象的定义和源头就很虚。在很多公司,所谓品牌形象就是企业老板和管理层对品牌设定的一组形容词:品牌是高端的、大气的,品牌是温暖的、有亲和力的,品牌是实惠的、关怀消费者的……
这组词要么来自于消费者问卷和访谈,调研出来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模糊印象;要么来自于产品的视觉风格和行业属性,手机汽车品牌就是科技的,食品品牌就是欢乐,美妆品牌就是时尚精致。
这样的品牌形象的确会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有那么大价值,真的能帮助到销售。今天我们该如何打造真正的品牌形象呢?如何将品牌形象的作用落到实处呢?
01 品牌形象原生于用户真实生活产品与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产品是存在于货架上的,而品牌长存于消费者心智之中。消费者掌握的关于产品的知识,对产品产生的综合性联想、认知和记忆,与企业建立的关系最终构成了品牌。也就是说,品牌形象不是由企业设定的,而是由用户决定的。
为了理解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过去分析、评估品牌形象的主要做法就是开展消费者调研,通过问卷、深访、投射法等形式,去测量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评价、好恶等。
这种做法首先存在一个精确性的问题。因为调研的样本量有限,访谈的颗粒度不够,而且问卷和访谈中的很多问题带有一定引导性,所以调研的真实性存疑。当然,调研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它将消费者置于一个特定环境,通过询问的方式去了解消费者,他们在无意识之中就会产生抗拒和造假。
其实我个人最推崇的调研方式,就是欧美以前常用的超市记录法,通过超市内的观察员或者摄像头,在消费者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去跟踪记录他们的购买行为。当然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道德争议,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很大,但它的好处就是在真实的消费者生活场景中发生。
调研的另一个问题是及时性。
调研耗时耗力,而且费用也很高。过去我合作过的很多企业,通常一年或两年才会做一次系统的品牌资产评估,这就存在很大的滞后性。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企业迫切需要在一轮Campaign实施之后、一轮投放做完以后,追踪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感知的变化,以此来优化后续的营销动作。又或者,在一些重大行业新闻和行业政策调整、社会事件和企业大事件发生之后,尽快了解品牌形象又出现了哪些变化,以此来决定企业经营战略。而这些都是调研做不到的。
我们今天到底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回归本质去看。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感受。过去人们会将这种认知宣之于口,在生活中、跟亲朋好友谈论某个品牌,这就形成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等指标。所以有句话说,最好的品牌是口口相传。
但现在,人们有了网络和手机,有了各种社交平台和属于自己的自媒体。今天的消费者会在各大平台上面搜索品牌、评价品牌,并且主动发布与品牌相关的内容。
这些海量的用户声音,才是最真实的品牌存在,构成了企业品牌形象、品牌个性、品牌价值等指标的底层基础。
真正的品牌形象来自于消费者的真实生活,真实原声,不是靠问卷设计和关键词去设定,而是要去看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用户如何谈论品牌,如何与品牌产生各种交互行为,这样我们才能洞察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的真实样子到底是什么。
对于品牌从业人员来说,去聆听用户的真实心声,才能找到内容创意的灵感。
上一篇:小红书店铺卖货6000万背后,我总结了这些? 下一篇:喝瑞幸茅台新品,开车算酒驾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