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打造自品牌,以个人IP形象塑造未来品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

    打造自品牌,以个人IP形象塑造未来品牌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互联网时代一样,有这么多位面可以去经营自己,利用品牌效应来牵引个人价值。这个时代不仅仅有个人价值上升通道的长度和深度,更有罕见的赛道宽度。

    个人不再只是组织中的普通或者不普通的一员,不再需要向雇主品牌证明自我价值,可以用更多元的身份去体验世界和实现自我,每个人都有可能站到人生的金字塔顶端看美景,方式就是打造自品牌,建设个人IP。

    当机会、风险、趋势并存时,自品牌建设是能够成实现个人转型的关键选项,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品牌的塑造和营销之路。

    一、“平台+个人”模式加速自品牌进程

    现代社会的商业模式已经从“组织+雇员”模式向“平台+个人”模式加速转型,在组织内部的协作平台上,每个人都尽可能主动或被动细化自己的能力标签,使自己能够被快速搜索和识别,工作价值也从时间导向型向效率导向型转变,对个人特质的开发、对平台分工协作的精细化将会成为商业发展的核心。

    在这种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更多的人会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不止是沿着职业阶梯往上爬一条路,不必担心35岁被退休的职场中年危机,不必按照一条既定规划却了无趣味的职业道路走到黑,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质、优势去规划工作和生活的自由,创造自品牌,实现华丽转型。

    例如:最近闹得风风火火的“996事件”,与其说是单纯的雇佣双方对工作制度的矛盾,不如说是互联网基层劳动力自品牌意识的集体觉醒,因为互联网圈子是最先转向“平台+个人”模式的职场赛道,每个人都是人才,有权利为自己代言。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总是最先“吹起春风”的行业?

    因为互联网将传统的商业和社交模式变成了2C端主动展现价值。每个人都有一个登录互联网世界的ID,这是个人与世界交互的入口。这个ID不是名片上面单纯的年龄、性别、公司、职务等同质化信息,而是一个个体自我定位的意识合集,也就是充满了个性特质的“我是谁”。这包含了“自我形象、独特认知、价值主张、社交圈层、商业价值”等不可复制的属性,是个人的“数据DNA”。

    个性越鲜明,标签越深刻,辨识度就越高,相应的自品牌就越容易建立,商业价值被引爆的几率就越大。

    从自我形象开始。从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属性过渡到特性,如外部形象、衣着、履历等,用“我做过什么”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如《三国演义》中“燕人张翼德”,被刻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的特质。

    以认知为基点。按照“自我认知——目标认知——内容认知——模式认知”的递进顺序,建立自己独有的认知体系。先认清自己的价值,再搞清楚谁需要这种价值,继而把价值传递出去,最终找到整个流程和规律,建立自品牌商业。如罗振宇从自我价值的认知,找到年轻人群目标,以“每天清晨60秒语音”的形式进行传播,最终构建起了“逻辑思维”的品牌。

    发现社交圈中的“人心红利”。每个个人的人际关系都是有结构的,这里需要进行不同的规划的投入,大致分为“核心粉、外围粉、路人、黑子”四个圈层,通过塑造虚拟的共同价值观,发展处人格化的标签,扩张流量入口,直接通向目标受众内心的“红利池”。例如:杨超越的锦鲤人设,让她从全网黑到全网拜,外貌一般、才艺也不突出的她在一群漂亮的小姐姐中脱颖而出,并且C为出道,这就是典型的收割“人心红利”的案例。

    回归商业价值。商业主要看中自品牌的两个要素:影响力和估值。所以自品牌也需要围绕这两个要素来建设。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内容含金量、用户指标(阅读量、点赞数等)、成长空间、变现能力。拥有这些以后,才能形成估值思维,为自品牌的发展赢得商机。时下几乎所有的“味道一般”的网红美食店,都是沿用的这套思路,而脱离了“食物第一要素是好吃”的原则。

    总而言之,身份的转变其实是一个自我管理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侧面去诠释或者突破。核心理念是,这个自我形象是可以虚拟化的,也就是百分百可以去进行规划和运营,理论上只有“操作错误”,没可能“无法实现”。

    虚拟建设多重身份

    既然自我形象是可以虚拟建设的,那么“多重身份”就是可行的,甚至可以说是创立自品牌的第一步。而每一种身份的开发,就多了一条自我建设的选项。那么如何构建多重身份呢?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恋爱降级年代,品牌怎样做“520”借势营销? 下一篇:好的品牌故事框架能够建立品牌联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