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3个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从陌生人到自己人

    3个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从陌生人到自己人

    首先,恭喜打开这篇文章的同学,你已经成功超越了95%的运营人。我想,此刻你心里一定有两个疑问。

    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我要怎么用品牌洗脑的方法,把陌生人变成自己人?

    别急,看完这篇文章,你就能找到答案!开始之前,我们先进入这3个场景。

    场景一:花店

    你是卖花的,在市场有一间10㎡的摊位,你的竞争对手是同街的几个档口,人们买花,要么选择近的,要么选择价格低的。为了抢生意,你调低了价格,但你的对手得知后也降了价,甚至比你还低。最后你们陷入了恶性竞争,谁也没有获利。

    场景二:教室

    你是一名经济学教授,每次给学生讲课,台下都会睡倒一片。临近期末,为了让学生顺利过考,你组织了几场答疑会,但要么来的人少,要么学生一直抱怨“学不进去”。考试结束后,仍然有1/3挂科。

    场景三:办公室

    你刚升为部门总监,下面管理13名员工,由于你的业务能力强,下面人的工作常令你不满意。为了把工作做好,你把员工叫到办公室,告诉他这个事应该1234这么做。但员工却还是做不好。最终在你事必躬亲的领导之下,部门业绩却丝毫没有提升。

    问题究竟出在哪?

    是因为你卖花的价格不够低?

    是因为你的知识点讲的有误?

    还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不够?

    其实,无论是花、课程还是专业能力。产品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产品卖点的维度太低!

    什么是产品的卖点维度?

    回答之前我们先看第一个底层逻辑:消费认知梯形。

    01 消费认知梯形

    真正有效的卖点是高维对低维的碾压。

    从陌生人到自己人|3个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

    该模型区分了产品卖点的不同维度,原则是高维碾压低维。具体为:认知模型决定需求思维;需求思维决定购买行为;购买行为决定成交结果。

    举例:小米公司最初的商业模型是基于互联网构建圈层粉丝经济(认知模型),因此针对电子产品爱好者推出“为发烧而生”slogan(需求思维),作为品牌价值的体现,小米手机受到粉丝疯狂追捧(产品购买),最终造就了小米公司2000亿年营收的结果(成交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后来把slogan改为“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其实是通过对需求思维的改变,来影响更广泛的客群,而其上方的认知模型却始终没有改变,我把这个认知模型称为品牌基因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将自下而上依次介绍每个层级。

    第四层:成交结果

    客观可觉察的结果。

    如:花店生意不好,考试结果不好,部门业绩差。

    第三层:购买行为

    客户购买你产品的行为。

    如:顾客不买你的花,学生不听你的课程,员工不听你的指挥。

    第二层:需求思维

    客户购买你产品的理由。

    1. 你给用户灌输的思维是买花就要买便宜的或质量好的,那么你的产品就只能是这个思维的体现,当市面上出现比你更便宜或质量更好的产品时,你的竞争壁垒就会瞬间瓦解。

    2. 你给学生灌输的思维是要想不挂科就得记住知识点,那么你课程的卖点就是知识点本身,然而事实上没人会愿意记住一个他主观上不想接受的知识。

    3. 当你给员工灌输的思维是你之所以做领导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比他强,那么你产品的卖点就是专业能力,可是并没有员工会真正在意他的领导是否足够专业,更不会因为你很专业,他们就能做出好的业绩。

    第一层:认知模型

    生产思维的流程与边界。

    如:AARRR运营模型,放在任何一个行业与岗位中都有N种表现形式;或者如道德模型,每个人在道德认知框架中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所谓道德底线本质上就是模型边界。因此可以说,思维在认知模型所设定的流程与边界中可以被无限创造出来。

    所以,明白了吗?

    要让客户买单,首先就要把产品卖点提升到更高维度,你产品的卖点在什么维度,就能实现这个维度以下的所有成交,

    由此,我们推演出第一个结论:

    从陌生人到自己人|3个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

    那么,我们怎么提高产品卖点的维度呢?下面我将引入第二个底层逻辑:黄金圈模型。

    02 黄金圈模型

    模型由三个圈构成,由内到外,维度依次降低。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对不起!你了解的品牌概念,并没有实操性 下一篇:3个品牌洗脑的底层逻辑:从陌生人到自己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