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用户增长前置,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

    要实现产品持续健康的增长,必须在进行具体的增长行为之前就要思考增长。

    用户增长前置,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不错的增长,但是用户又很快地流失了,最后产品也死亡了。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2018年比较火的子弹短信,通过创始人老罗的影响力和大量媒体的自传播造势,短短十天内获得了400万的激活用户,但是最终结果大家知道,这个产品没有做起来。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再用了,也就是当时获取的用户几乎全部流失了。

    2015资本非常热的时候,当时出现了很多上门服务的O2O产品,比如上门理发、上门按摩、上门做饭等。这些产品通过资本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都获得了不错的用户增长,但最后没有做起来。

    为什么这些产品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用户的快速增长,却无法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

    是因为,我们常常一开始就通过投放、A/B测试、促销、social传播等各种手段来驱动用户增长,而忽略了做用户增长最根本的因素:用户增长前置。

    所谓用户增长前置,也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开始获客、激活、留存、变现等增长行为之前,实际上用户增长已经开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思考用户增长。

    用户增长前置是驱动用户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因,是用户增长的基础,否则用户增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必然不会长久。

    具体来说用户增长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发现并验证痛点与需求;

    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

    制定增长的北极星指标。

    我们为什么无法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90%的人忽略了这一点

    一、发现用户痛点和需求

    发现并验证痛点和需求,也就是我们在做增长之前要实现“产品-市场匹配”,我们称为P/MF,PFM是英文(Product-Marketing Fit)的缩写。也就是要找到产品的用户需求和痛点。

    如果找不到用户痛点和需求,产品-市场不匹配,做出来的产品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进行用户增长,最终增长都不会长久。

    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发现并验证痛点。

    1. 痛点界定三角

    所谓痛点就是痛苦的点,是用户在需求满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问题阻碍了需求的达成,造成了用户的痛苦。

    当发现了用户痛点,就找到了增长的机会点和根本动因。

    要发现痛点必须弄清三点:

    用户:我们的用户是谁

    场景:在什么场景下进行什么事情

    问题:什么问题阻碍了用户需求的达成

    用户、场景、问题,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痛点界定三角,缺少三角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去谈痛点,都可能导致痛点判断的不准确和伪痛点的产生。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

    以“吃饭”这件事情来说,痛点是什么?

    如果我这样问,可能答案会五花八门,没人说得清楚。但我们通过痛点三角,把吃饭这件事情放到三个要素里,就会一目了然。

    我们为什么无法突破用户增长的怪圈?90%的人忽略了这一点

    1)

    张三在公司加班,没时间出去吃饭,用饿了么点了外卖,解决了自己吃饭的问题。

    张三的痛点:因为忙没时间出去吃饭,解决方案是点外卖。

    2)

    李四因为对国贸附近有什么餐厅不熟悉,要请客吃饭,所以最终用大众点评找到了一家环境不错、口味好,比较适合宴请朋友的餐厅。

    李四的痛点:陌生的地方找不到合适的餐厅请客,解决方案是用大众点评查询。

    3)

    王五是大学生,比较看重性价比,生日邀请同学聚会,所以通过美团团购选择了一家轰趴馆,节省了不少费用,大家也玩得很开心。

    王五的痛点:找不到性价比高的场所请客,解决方案是通过团购节省钱。

    虽然都是吃饭,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因为用户属性的不同,场景的不同,遇到的问题不同;当然最后的痛点也不同,解决方案(产品)也会不同。

    因此,我们在谈论痛点和需求的时候,不要孤立地或者笼统地去看,一定要放在用户、场景、问题三要素中去考虑。

    以上简单地分析了痛点界定必备的三要素。

    要发现痛点,创立一个成功的产品,奠定用户增长的基础并没那么容易,需要对用户、场景、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

    比如怎么去定义用户?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怎么确定场景?用户问题那么多,什么样的问题才值得我们去解决?

    2. 痛点洞察的五大维度

    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痛点,但痛点背后的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

    实际上,很多痛点我们都可以主要从这些维度去思考,即生存、效率、价格、角色、精神: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跨界联名营销指南》 下一篇:那些 “不太聪明” 的有趣商业策略玩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