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价格歧视的真相:坑完用户坑自己

    编辑导读:我们经常在直播的时候听见这样的话语,“在直播间可以低价购买,出了直播间只能原价买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本文作者围绕价格歧视展开了四个方面的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价格歧视的真相:坑完用户坑自己

    电商直播竞赛,又打通了价格歧视的新通道。

    “花时间看直播,就能获得更低的价格,不看直播就得高价购买”,这种以价格歧视为基础的逻辑,成为了买、卖、播三方所公认的规则。

    然而,经营者的价格歧视策略,却无法永远为其带来更多利益。

    在买、卖双方,价格歧视与被歧视之间,其实正发生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

    一、无处不在的价格歧视

    现如今,价格歧视已经成为了市场运作中不可获取的手段之一。无论是扫荡下沉市场,还是从高消费群体手中赚取溢价,都少不了价格歧视的影子。

    大数据杀熟虽然饱经声讨,却仍然屡见不鲜。

    各种促销活动以价格歧视为底层逻辑,用一种更文明、更容易被人情感所接受的方式,区分着不同消费能力、不同需求迫切程度的用户。

    更多人愿意为微小的个性化溢价而买单,也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走上了这条道路。

    一些透明度低、缺乏标准化的行业,就和几十年前没什么两样,依然继续着看人下菜、一人一价的定价策略。

    不可否认,日益成熟的信息手段,为价格歧视的实施,提供了很多便利。

    一些聪明的价格歧视策略,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甚至还能兼获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然后,价格歧视并不是无往而不利的武器。

    虽然对很对企业来说,在短期内,如果精心调控价格歧视策略,能带来一定的收益提升。但若因此就向着极致发展,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毕竟,在经营者拥有价格歧视这一武器的同时,消费者也拥有着另一种手段,在与价格歧视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博弈。

    二、歧视与反歧视的较量

    严格来说,价格歧视并不缺少极致的力量。只不过,它的最大力量,只有在绝对垄断的条件下,才能真正体现。

    而在自由的市场竞争当中,价格歧视的作用,往往会受到一些无形力量的自发制约。

    1. 无知 VS 已知

    价格歧视最大的效用,是在产品相同或极为相似的情况下去,让价格不敏感者付出更多费用,从而赚取高额利润。同时让价格敏感者付出较少费用,但产生更多购买行为。

    简单来说,预算是10块钱的人,就不能让他只花5块钱就走。

    只愿意花2块钱的人,也多多益善,把他们的2块钱都留下。

    之所以能达成这种目的,所依仗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价格不敏感者,,虽然不介意为一件商品多花钱,但却不会喜欢被人愚弄,当冤大头。

    王某家中台灯坏了,想在楼下的杂货店中买一个电灯泡替换,心理价位是10块钱。店主要价8元,两人迅速达成了交易。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假设王某刚刚进店时,目睹了店主将同样的灯泡,以2元价格卖给了另一个人。那么,虽然王某有10元的预期,想必也不会心甘情愿用高于2元的价格购买灯泡。

    信息不对称给予了经营者价格歧视的空间,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却又在时时阻挠着价格歧视的交易达成。

    采用价格歧视策略的经营者,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原本为价格敏感者准备的特价促销,因为传播渠道有误,都传递给了价格不敏感者。

    非但不能吸引到更多价格敏感者进行消费,还让原本愿意出高价的价格不敏感者,都以极低的价格达成了交易。

    甚至有的时候,企业和员工的目标差异,还助长这一情况出现。KPI的压力,让促销制定者,不得不拟定出群体划分不明确的促销策略和传播方式。

    表面看起来,一顿操作猛如虎,短期内收益暴涨。但在收益背后,有多少原本有机会获取的差额,在无声无息中沉没,就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数字。

    2. 未知 VS 未知

    若说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传播渠道与信息获取渠道间的较量。

    那么接下来随时间轴所蔓延的,就是意志力的比拼了。

    “再等等,还能更便宜。”

    如果是经营者,你一定见过抱有这样期待的顾客。

    大到等待车、房、电器的折扣,小到初夏时西瓜降到多少钱才正式开吃,这样的算计,或仅仅是直觉的判断,绝不会少见。

    对有的人来说,一件心仪的商品,放在购物车里等降价,就如同股市一般刺激:

    什么时候会降价?

    降到多少钱才值得买?

    有机会探到的底价又是多少?

    现在不买未来会不会涨价?

    经营者未来价格策略的未知性,使很多自认为赚到的人,实则依旧被价格歧视的策略所左右。

    即便有所谓的买贵补差价,你见过最长的保价时间有几天?又有多少留意并争取的人,跨过抢券、满减等不予补贴的弯弯绕,得到了价格补偿?

    身份转移,来看另一边。

    在消费者猜测价格的同时,经营者其实也有很多的疑问:

    那些价格敏感的顾客,能不能等到我下个月的降价活动?

    在没降价的期间,他们会不会不再关注,或者直接购买了竞品?

    降价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这期间有多少不在乎钱的人以特价成交?

    对经营者而言,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同样充满了未知性。

    因此,即便多数公司在做活动前,都会进行活动效果预估,但也没有一家公司可以保证,自己做的每一次促销活动,都能获得符合预期的收益。

    未知与未知之间的博弈,既让价格歧视的策略得以实现,又限制了价格歧视的实战发挥。

    3. 懒惰 VS 勤奋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产品定位与品牌价值有什么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