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如今,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去解决细节问题,殊不知细节里也隐藏着许多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以实际案例为例,剖析细节给企业带来的重要性以及效益。
你可能想不到,抖音一位男子在墙缝里藏钱,几年之后撬出来,居然买了一套房。
当然,我们今天要聊的“细节”,不是墙缝。
你关心的细节,可能在车间生产线上、可能在经营流程上,甚至聚焦在海报上的排版、菜单上的小图标。
比如,一家港股上市的智能终端显示器供应商,2016年将生产线相邻两个环节调整一下顺序。
这个举动,让该公司每年节省了数百万的材料成本。
再如,一家火锅店将菜单上的荤素重新分区,并且贴上了一些大拇指、必点、招牌等标签。
你估计会怀疑,这么小的细节能有多大改变?最终,这家店打标签的菜品销量翻了一番。
细节里真的藏了很多很多的钱。
一、中国公司最缺的就是讲细节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还有效率。
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劳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此前的工业发展阶段,商品生产者能够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等方式,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但当下,你的技术可能短期内无法改进了,你的管理方式也在一段时间里形成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持续提升效率?
答案就是抠细节。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里就谈到,小米的本质只在于两个字:效率。效率隐藏于每一个细节当中。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改造或创新,把一个企业的效率做到极致。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中国公司都“不拘小节”。
不管是中国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个都是显得野心勃勃,不满足于现状的。
这样的状态,导致他们更加看重实际结果,而不愿意在错综复杂的细节工作上浪费时间,更很少想到如何去精心包装自己的企业和产品。
或许,这也可能是中国很少能出知名品牌的原因。
原《Elle》杂志品牌市场主管马晶就曾说,在瑞士人看来,中国人做生意的秘密是讲“关系”,而“关系”都是直接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他们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人”。
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人愿意多重视一些细节,凭借一些过硬的中国产品加上较低的价格,是很容易和瑞士人做生意的。
细节决定态度,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一家连锁泰式餐厅,在某商场装修时发现,其后厨格局与其他门店差异有点大,过道显得狭长,且要经过一个小斜坡。
经过推演,他们感觉这个细节没啥问题,最多是传菜员慢15秒钟,平时走路小心点。
但在实际的经营中,一个小斜坡上几乎每周都有泼洒的菜品,狭长的过道也显得拥挤。之前预计的15秒钟,最终让这个门店的上菜时间大大拉长。
你可以想象,你的用户在A店吃饭的体验非常好,然后看到B店想都没想就进去了。结果,B店的上菜时间远远长于A店。
最终反馈到的,其实是你的品牌价值感在用户心智中的降低。
二、不放过任何一个15秒从那个泰式餐厅的案例不难看出,15秒,可能会稀释一家企业多年沉淀的品牌力。
而捡起那被看轻的15秒,你可能会创造出超乎想象的价值。
前些年听过一点中国重汽桥箱公司的故事。当时,公司从韩国引进了自动化铸铁桥壳生产线,从毛坯投入到产品下线,能一次性完成。
但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即A产品加工完成,到B产品进入该工序时,需要等待自动滚动架将A产品先转入下个工序。
这个等待时间大约是15秒。
15秒,其实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但当时的班组长老韩提出了建议,在每台机床的电器系统加装交流接触器。这样一来,加工完的产品,就能够与等待加工的产品同时运转。
每一个15秒这样节省下来,该生产线1天可以多加工40件产品,一年下来能多创造36万的净利润。
这个小细节的优化,往大了说,放到2021年可以干掉近700家A股上市公司。
15秒,在商业领域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北欧航空公司前CEO詹·卡尔松,就曾在他的畅销书《关键时刻》中提出了著名的15秒钟理论。
卡尔松发现一个细节,即2005年北欧航空公司总共运载1000万名乘客,平均每人接触5名员工,每次15秒钟。
也就是说,这1000万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对北欧航空公司有5次接触,每次15秒钟,全年总计5000万次。
上一篇:月饼大战:“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下一篇:2022春节营销创意案例盘点,收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