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中国文化和消费趋势剧烈变迁,本土品牌从弱到强,品牌营销花样层出不穷。本土品牌意识到品牌引流问题,利用品牌名引流,与此同时,外国品牌的名称也越发注重个性,喊出自己最独特的宣言。本文旨在发现外国品牌中文命名的陷阱,提出一些质疑,并探寻其中的机会。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自1979年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外企已经在中国发展了44年。此间中国文化和消费趋势剧烈变迁,本土品牌从弱到强,品牌的营销花样层出不穷。现在,中国本土品牌已经逐渐将命名视作重要的传播工具,从最初追求大气格局,到大胆表达个性,利用品牌名引流;与此同时,外国品牌的名称也越发注重个性,喊出自己最独特的宣言。

    当我们讨论给外国品牌起中文名这个话题,时光似乎一下倒流回40年前,在这片优雅的土地上,大家谨小慎微的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中文名的读音要尽量关联英文名的音节,使用的汉字最好能够呼应品牌价值;谈及品牌命名,品牌经理们仍然在对标那几个古老的案例:Coca Cola可口可乐,Ikea宜家。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本文旨在发现外国品牌中文命名的陷阱,提出一些质疑,发现一些机会,全文我会通过提问题的形式,来展开讨论。

    一、“信达雅”的标准到底哪儿来的,它适用于品牌命名吗?

    在不同的命名项目中,无论是外国人,还是外企的中国团队,都很关心中文名和英文名之间的读音关联。可以理解,西方语言的表音属性,让外国人很在意名称的听觉资产,而外企的中国团队,也习惯性的去参考翻译家严复在1898年提出的“信达雅”,作为“翻译”中文名的金标准。

    当代汉字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强行要求中文名与英文名的读音相近,将大大限制中文名的创意空间。而“信达雅”作为一个翻译标准,更多的是去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含义,明白好理解,行文流畅,富有美感。严复从未提过中英文在读音方面的关联。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严复说,翻译是很难的。需要译者将全文理解,烂熟于心,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去表达。

    翻译从来不应该是机械的,“创译”型的命名本土化工作更不是刻板的翻译和组合。

    在十多年的命名生涯中,我曾为很多国际品牌发展他们的中文名。在经手过的项目中,我至今比较喜欢的作品包括TripAdvisor猫途鹰,Delifrance枫黎舍,Gorenje古洛尼等。这三个例子中,Gorenje古洛尼保留了英文名的发音特点,并呈现出品牌个性;TripAdvisor猫途鹰主要从视觉上,与品牌logo形成统一的符号,Delifrance枫黎舍侧重于表达品牌个性,放弃了从发音或者视觉上去关联原有品牌符号。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最常见的三种命名方式

    上述三个命名方式之中,第一种命名方式似乎是各行各业的最优选择。它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中国文字细腻的把控,文化上的精微考量和近乎完美主义的细节追求。拿古洛尼来说,古暗示了品牌的复古设计,洛尼不仅讲述着品牌斯洛文尼亚的历史,还让人产生些许关于洛神、希腊女神,施华洛世奇等华丽的美学联想。

    带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坚信“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孜孜不倦的追求着汉语的美感和文化底蕴,而外企进入中国40年来,在类似Safeguard舒肤佳,Tide汰渍这些名称光环之下,品牌们也不约而同的拼尽浑身解数,似乎不创作出巧夺天工的文字作品,就是对品牌地位和中华文化的敷衍?

    事实上,是否能创作出这样的中文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文音节的特点、长短,所对应中文字库的丰富程度,以及,商标注册环境的约束。如果能够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将呈现一个文字文化美学造诣较高的命名作品。而在现实中,受制于英文名本身的发音特点,激烈的商标竞争环境,别说满分,80分以上的解决方案都注册不了。

    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对于外国品牌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中文命名标准?

    二、寻求中英文名之间的读音关联,到底有多大意义?

    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上图中的左上角,是外国品牌起中文名的专用维度。很显然,这只是命名维度中的冰山一角,此外我们需要考虑的维度还有很多。图中只列举了粗略的维度作为启发,在每个项目中,还有许多或约定俗成,或量身定制的维度需要评估。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聊聊优惠券背后的“那些事”? 下一篇:十年经验谈:为外国品牌起中文名那些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