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是变化的一种剧烈表达,所有新革命都孕育在旧的母体里。
我们预言未来,并描述当下正在发生,并把它认为是革命的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所期待的,遵循我们认为的流量演变、更迭、最终完成进化规律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Full-time online!全民、全时在线。在这种条件下,之前用来区分流量、流量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标签——线,开始被反复冲破,形象一点说,如破絮一般,也就意味着,线下和线上的区隔日渐模糊。这种模糊通过对原本属于“落后”的线下“赋能”实现。通过赋能,使线下流量的精确识别成为可能,并成为这种反复冲破的关键力量。换句话说,通过赋能,线下流量也可以拥有线上流量的优势,也就意味着,原本从线下流向线上的流量运营的重心,已经具备“回流”的条件。流量中心、流量渠道和流量的分发开始重回线下,最终,流量运营到某个阶段,将完全打破这条”线“。而作为这个变化,革命的参与者,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方法来认识和思考流量的新业态:融合。
赋能实现我们提到线上和i线下的模糊,我们提到了赋能。那么赋能是怎么实现的呢?赋能的实现来自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推动,最核心的两个:一个是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PAD、移动POS等一系列可移动在线数据处理的设备的快速推广和普及,特别是作为商用的普及,商户侧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完成了商业线下模式在赋能上的闭环。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包括了WIFI网络的大面积覆盖和运营商移动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终端为骨,网络为血,再加上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所输出的各种商业解决方案,作为附骨的肉,构成了可持续的循环系统。而这些解决方案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每天都看得到的二维码,这个发明在日本,在国内高度发扬光大的技术解决方案,用极低的成本解决了线上和线下的跨越和交互的问题,使得赋能得以落地和实现。
区分一组概念,明确一个过程如果赋能的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跨越和交互,那么是否还存在线、以及线上和线下的区别?
要弄清线上和线下,先确认的概念应该是 线。什么线呢,对于没有经历过有线网络,看过网口黄色灯光,直接一步到位享受WIFI的朋友们来说,对线应该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就像虽然知道 WIFI=无线网络,但也估计不会多想,这个线到底是什么鬼。自从有了可以使固定在某个地理位置的电脑通过网线接入到无惧时空边界的互联网之后,人、事件和时间,整个世界在网络上有了一个备份。换个角度说,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了一个由现实生活中虚构身份的人搭建的另外一个世界。
在那个网费很贵、网速很慢的时候,我最惦记的事情是,QQ上不知道身在何地的好友有没有谁想我,给我发了什么消息。因为,QQ没有办法一直在线,如果放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再有QQ,估计也不会有一种QQ的状态叫做“下线”,也不会有一种QQ状态叫做“上线”。
所以,这个线就是网络。有了线,就有了一体两面的线上和线下的概念。相应的,来自于在线网络的流量就称之为线上流量,相反的来自口口相传、以老带新的和网络没什么关联的流量就称之为线下流量。比如我在淘宝开一个店,在官方渠道参加了几次推广活动,有几百人收藏了店铺,成交了几千单交易,这个流量无疑就是线上的;于此同时,我在我家小区也开着一个小门脸,街坊、邻居、同学、朋友,以及他们的亲戚朋友,相熟的都会过来帮衬,每个月也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生意,这部分流量明显就是线下的。
可惜现在不一样了!
原本看似分的很清楚的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了。因为,用来区分线上和线下的“线”不存在了,移动网络通信资费越来越便宜,WIFI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线下”的概念在这个场景下,近似于一个“伪命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线上和线下的流量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过程——融合。举几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
工作上认识个合作伙伴,参加朋友的聚会,在饭局、酒局、牌局上认识个新朋友,或者在路上、车上遇见了心仪的小哥哥,小姐姐,搭讪之后,分开之前,免不了要做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要个问题,加个好友。我们这个新朋友,是算是线上,还是线下?
企鹅家和蚂蚁家,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推广它们的二维码付款,我们也越来越习惯带着手机去买早餐、付车费、购物买单,移动支付的发达不仅仅局限在网络上,不仅仅是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而是楼下的便利店、街边的小吃摊,个人二维码首付款让所有人、所有生意,都时时在线。
上一篇:「99click营销学院」信息流广告优化九种策略! 下一篇:如何获得个人项目的前 1000 个受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