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广告案例分析,那些洗脑的,惹人不适的额尬聊广告能带来什么效果?为什么明知道这类广告会惹来争议,但它还是层出不穷?
这两天BOSS直聘的广告在网上到了人神共怒、群情激愤的阶段,讨人厌到什么程度呢?
有人说「每次看到都想砸电视」,也有人说「谁再吐槽国足水平烂,罚他看90分钟BOSS直聘广告不许中场休息」。
看了很多分析文章,大多是情绪性宣泄和谩骂,恰好我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今天跟你聊聊。
一、山外青山楼外青楼,广告尬聊何时能休?广告圈里有句名言「半夜三更三种人,妓女嫖客广告人」,后半句三个名词并列的关系,说明广告人绝不会是嫖客。天天加班、挨虐导致身体某器官机能越来越差,能把家里的粮交完就不错了,哪儿还有多余的子弹。
在我看来广告人倒更像是第一个名词,出来卖的、提供服务、挨X的。最大区别是,第一个名词中服务已做到了产品化、标准化,会轻声细语、轻车熟路、循循善诱、包您满意,最后落得一句「下次我还点你」。
而做广告就没那么容易了,稍不留神就被讨人厌,被指责生搬硬套、生拉硬拽、只顾自嗨、不欢而散,最后还落得一句「呸!再也不找你了!」
比如:这两天的「BOSS直聘广告 – 传销加油篇」
辛苦拍出来的广告,这就被全网骂了。同时还有「黄轩代言马蜂窝广告 – 唐僧篇」、「刘昊然代言知乎广告 – 你知道吗篇」,为了避免二次精神污染,在这儿就不放了,想自作孽的同学,可以自行网上搜索。
上次看到这种「看一眼,萎三天」的广告,还是2015年中国好声音决赛时优信二手车的那条广告。
洗脑、让人记住、引起热议、传播效果暂且不说,只不过那种尴尬的鬼畜剪辑,看完直接让我产生了生理不适,看多了恐怕还会诱发脑血栓转帕金森综合症。
来,再来回顾一遍,不能让我一人难受:优信二手车中国好声音3000万广告2015最新神曲
(看之前请做好心理准备,又看了一遍,差点写不下去)
每每看到这样的广告大行其道时,我都会怀疑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会再次肯定当初那个眼神中满含星光,誓要曲线救国、振兴中国广告业从而选择学广告的少年,当时一定是脑子进了水。
然而当你在广告圈浸淫多年,阅尽万千广告,就算看到有人用「Two Girls A Cup(慎搜,好奇害死猫)」来做广告也见怪不怪时,说明真的参透广告了。
所以今天,我能很平和地来跟你聊聊,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样的广告永远不会消失,让你产生生理不适的尬聊广告也永远不会休止。
二、曝光效应:不管黑猫白猫,看多了,就是好猫!老实说,第一次看到别人说这个广告恶心时,我看了两遍,觉得ok啊。 可能是因为做广告的原因,烂广告刺激过多已经免疫了。看完还觉得挺好的,起码目的达到了。
BOSS直聘以往的广告风格也都差不多,故事节奏很快、短小精悍、利益点明确。其实简单分析下,就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找工作属于一种泛用户、低频、较刚需行为,一两年可能才用得上一次。所以他的广告策略就很简单:只要让你记住「找工作,上boss直聘」就行了。
无论是记住他的好,还是他的坏(当然可能是弄巧成拙),,只要你到时候找工作脑海里想到了「找工作,上BOSS直聘」,那这个广告的目的就达到了,可以称得上是一条合格广告。而且15秒能起到这么洗脑的效果,真的已经很不错了。
好多人都说这个广告看着恶心,不会再爱了。实际上,真正到找工作的时候,我能肯定,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想起他,甚至还会在这上边找工作,原因就在于曝光效应(也叫多看效应)。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社会心理学又把这种效应叫做熟悉定律,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这是广告起作用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即便脑白金广告被连续十年评为「年度恶俗广告」之首,也不影响他的销量。广告再讨厌,到买的时候,自然想到的还是他。
至于这个广告被全网讨伐,我想可能是广告制作商意料之外的,不过这是一种额外馈赠:无需另外投放,就在全网获得了这么多自发传播,而且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广告主睡着都能笑醒了。
你看,就在我写文章分析这个广告的时候,又帮他曝光了好多次,无形中又加深了你的印象,更别说网上还有多少人在讨论,这次广告的ROI很值了。
作为从业者,见过这行里有太多不知名网红、博主、视频主,靠着低俗手段炒作,为的就是搏眼球、挨人骂。
注意力经济时代,能被人骂也是一种红的手段,只不过吃相不太好看而已。
上一篇:从BOSS直聘「传销」广告看:那些尬聊广告的效果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