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创造的电商机遇:重视中老年的“银发市场”
- 从国潮趋势看,品牌如何针对年轻人进行营销?
- 关于完美日记黄锦峰的煎熬,我的2条思考和警醒
- 抖音电商1周狂卖46w单,“夏日经济”除了降温需求还有什么?
社交货币是一种可以诱发传播的因素,使用社交货币也已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主要传播策略之一,但是它真的会持续奏效吗?
通过朋友圈、微博发酵后,点映的《我不是药神》迅速蹿红而提前上映,成为朋友圈、微博、微头条等的热点话题反过来又加速《药神》的走红,最终形成国产电影许久不见的叫好又叫座现象。
不过这个势头一下子就被《邪不压正》抢过去了,同样的,还是微博、朋友圈、微头条、视频网站等具有强社交属性的平台在给姜文、彭于晏加持。
毫无疑问,尽管电影质量上佳,但没有社交平台推波助澜,《药神》、《邪不压正》可能很难会有如今的火爆。创造“社交货币”,是《药神》、《邪不压正》走红重要而直接的原因。
由于社交APP(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微头条甚至有意向做社交的短视频)对互联网的绝对统治,社交货币这个概念正从理论走向现实落地,成为解释互联网众多现象的标准答案。
社交货币是一种可以诱发传播的因素,使用社交货币也已成为互联网产品的主要传播策略之一。
而如今社交货币正在手机行业被运用的如火纯情,刚在香港上市的小米就不用说了,一直是互联网话题头块牌子。前不久刘作虎在一加6发布会上逆潮流而动,提出“无负担的产品”,直指现在各手机大佬靠炫技但无用的功能博噱头的行为,试图击中对“黑科技”有些疲劳用户,该“社交货币”在社交圈广泛“流通”,反过来让手机上市22天销量突破100万台。
随后,美图手机在颐和园发布新一代美图手机美图T9,这是美图T系列首款双摄手机,从官方宣传来看,美图T9围绕“美颜”来塑造品牌力和科技力,期间也大量利用了网红、微博微信等社交货币玩法。
但真的会持续奏效吗?
统治互联网的,已经分化成三类社交货币对社交需求越来越强烈的移动互联网中,社交货币已经成了硬通货,成为所谓流量思维或者品牌宣传的主要工具。作为一个需要与他人交流的社会人,用户在交流时有交流内容的需要,这就是铸造社交货币的切入点。
而目前来看,这三类社交货币正在统治互联网:
1. 展示自我,以最直接的形象展示为代表通过社交网络展示自我的方式很多,微信朋友圈定位到XX国际机场,或者拍个波音梦想客机,都能彰显某种用户希望的逼格。再或者高端会议现场,与知名人物的合影,也是一种惯常的展示方式。
这些过去被认为是装X的行为,其本质都是在“制造”和“发行”社交货币,增加自己的价值。而这些展示中,最具代表性且兼具普遍性的,又无疑是“自拍”——一种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被科技能量支撑让人人都能完美展示自己的方式。
围绕自拍的社交货币玩法,做用户制造货币的“印刷代工厂”,已经让不少“玩家”挣得盆满钵满,例如:美颜的鼻祖美图在APP软件、手机硬件方面都有布局,单单围绕美颜就构建了一个规模可观的产品体系。此外,一些微信小程序把用户人像融合形成军旅照、儿童照的玩法也收获了大波流量。
2. 寻找同类,以参与话题与谈资,或品牌自我定位为代表什么人才是用户的同类,围绕某个共同热门话题营造参与感,或者品牌给自己一个鲜明定位,靠“物以类聚”聚拢一波人,都是同类的表达,只不过前者偏短期,后者偏长期。
内容产业、大文娱、资讯信息流等玩家引流,大多数采用前者的方式,在热点转瞬即逝的今天,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开始热点化,像二更食堂之流的兴起,就是靠的热门话题一步步积累,所谓的二更粉丝,也正是二更食堂一波又一波社交货币的用户。
而“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是社交货币运营超前的代表,通过发行只在屌丝圈内通行的货币,掌握了屌丝群体的“手机经济”大权;早期的OV靠着强力的线下的推广,形成了厂妹们独有的风景线,靠社交圈层的“身份象征”风靡富士康厂区等类似地方。
3. 场景围合,以游戏、电商等为代表主要通过刚性的场景需求,即那些与产品/硬件无关的内容来发行社交货币,最典型的是游戏或特色电商,它们既能够使自己成为社交货币,也能够创造社交货币引爆传播。
之前H5《围住神经猫》突然在微信朋友圈爆火,一天半的开发时间,美术一人,程序一人创造了上线48小时PV 1026万,IP 241万的奇迹。小程序到来后,“跳一跳”这款只有4MB大小的游戏截至2018年3月份已经积累了3.9亿玩家,靠着游戏社交货币的性质圈住了大量用户。
上一篇:社交货币,在传播上会一直有效吗?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