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个性化广告是如何让用户感觉到被打扰?如何减轻这种打扰呢?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广告的个性化精准推荐,你觉得是贴心,还是打扰?
这是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的问题,我相信也是很多产品人和营销人困惑的问题。
贴心还是打扰,我先说结论:我认为是打扰。
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认为的,但是你们分析过其中的原因吗?如果没有的话,不妨先看看我的分析。我认为构成打扰,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场景不对
保护意识被唤醒
下面就来说说,精准的个性化广告到底是如何打扰用户的,以及减轻对用户打扰的几个思路。
一、场景不对我们会发现,虽说是个性化的精准推荐,但其实很多时候推荐的东西,都是不在我们当前的任务栏中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场景不对。
就像问题里提到,在京东搜了什么东西后,在阅读软件里看到了这个商品的广告。
打开阅读软件,当前的任务肯定是和阅读相关的,但是推荐的商品广告却不是和阅读相关的(可能是之前搜索过的袜子),那就不在我们的任务列表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打扰,而我们对待这种打扰一般会选择直接忽视。
就像快递小哥让你去楼下拿快递,你在下楼时会关注别人门口的鞋吗?虽然鞋子进入了你的视线,但你不会关注。就算这只鞋挡住了你的路,你肯定也会绕道走吧,仍然不会多看一眼。
但如果快递里就是一双皮鞋呢?你在经过邻居的门前时,发现他正坐在门口用鞋油擦皮鞋,你会不会停下来问问用的是什么鞋油,甚至取完快递还去请教一下怎么保养皮鞋?很有可能吧。
对于取快递(皮鞋)这个任务,鞋油就是和这个任务有关联的事物,就能够得到我们的关注。而对于阅读这个任务,降噪耳机是有关联的物品,并且我之前在京东上搜索过耳机,这时候你给我推荐降噪耳机,就很有可能得到我的关注(前提是广告的内容也能吸引我)。
但很显然,目前大部分所谓的精准推荐,并没有做到与我们当前任务相匹配,仅仅是根据人们的浏览记录做出推荐而已。既然和任务无关,自然也就很容易对用户形成打扰了。
除了推送不智能,导致场景不对,人们会认为这是打扰,方式不对,人们同样会认为是打扰。
二、保护意识被唤醒人都不想被控制,都想自己做主,所以在说服上有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就是让对方感觉他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自己的领悟(你说服他,但又不能让他感觉到是被说服的)。
既然人都讨厌被控制,那控制感被侵犯,自然会很警觉,保护意识就会被唤醒,怎么看你都不像好人了。
那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是如何让我们感觉控制感被侵犯的?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首先肯定是隐私被侵犯,唤醒了我们的保护意识。
就像上午你去店里买手机,但是没有看到喜欢的就走了。下午去健身房的时候,健身房工作人员跟你说:听说你最近要买手机,推荐你买最新款的iPhone18,要不要考虑下?你会觉得贴心,还是心里暗骂信息被“卖”了?信息不经过自己同意就被卖了,这就是控制感的缺失。
其次,作为陌生人,你叫我做某件事,也会让我感到控制感受到侵犯。
还是以买手机为例,虽然我是健身房的会员,但是和健身房工作人员不熟。他从“非法”渠道知道了我要买手机,然后就叫我买某款手机。买哪款手机是我的自由,你一个陌生人也想替我做决定?
切换到阅读软件个性化推荐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买什么东西是我的自由,你一个阅读APP也想影响我的决策?所以这时候也会感到控制感被侵犯,唤醒自我保护意识。
所以,精准广告就是在这种不智能,又侵犯了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引起了用户的反感,造成了对用户的打扰。
那有没有什么对策?关于场景不对的对策,在上面已经提到,下面主要说说怎样才能不唤起用户的保护意识,让用户觉得没有被打扰?
三、解决对策知道了唤醒保护意识的原因,解决对策就容易多了,咱们可以根据原因,反着来找解决方案。具体怎么反着来?
刚刚分析了,导致控制感缺失的有两个因素,反着来就是这样的:
原因一:信息被卖,感觉隐私被侵犯,控制感缺失,唤起保护意识。
1. 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
2. 控制感缺失,那就增加用户的控制感;
原因二:感觉选择权被陌生人剥夺,控制感缺失,唤起保护意识。
3. 让用户觉得选择没有被剥夺,选择权还在他手上;
4. 让用户感受到好意,减少陌生感带来的潜在威胁。
通过找出问题中的主要因素,然后解决这个因素,以此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该怎么办。
1. 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如何减弱隐私侵犯带来的反感,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用户知道自己的信息是被谁“卖”了。
在用户知道的前提下看个性化广告,控制感就会提升,对隐私就被侵犯的敏感度就会下降,也就不那么容易唤起保护意识。
比如京东的精准广告,会在广告中透露出是京东的广告,在广告下也会提示是“京准通广告”。
上一篇:从公募基金互联网化,来看场景营销破局的思考!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精准广告如何减少用户的反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