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当下消费市场,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人群。对于品牌来讲,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了市场,于是品牌们纷纷开始“年轻化”。但是在这条路上,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陷入“坑”中。本文笔者对品牌年轻化进行分析解读,总结了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互联网打破了渠道与媒介的壁垒,加速了整个社会消费观念、品味、需求的变迁。无论是消费观念还是购买能力,显然当下的年轻人是绝对的主力人群。

    对于品牌而言,就好像牧羊一般,草在哪儿,羊群就在哪儿,不追草的羊不是已经饿死,就是在饿死的路上。

    于是品牌年轻化好似成为了一切品牌问题的解药,不幸的是,这些品牌在年轻化的道路,都走到了相似的逼仄中,年轻化仅仅达到了“形”的贴近,却夭折在了“神”的部分。

    那品牌年轻化到底该如何做呢?

    木兰姐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一点: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

    与人一样,品牌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老化的过程。但与人不同的是,品牌生命周期并不单纯以年龄来划分,而是与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消费者行为绑定在一起。

    但很多品牌往往容易陷进一个误区:认为品牌年轻化就是年轻人化,于是先给年轻人贴几个标签,然后再把这些标签贴在自己身上,试图收获年轻人的认同,混进他们的圈子,用看似时尚、热门、流行的元素将自己打扮成“年轻人”,但往往最后结果却是不被年轻人买单的无效沟通。

    举个例子:

    KFC前段时间的形象风波就是大型的翻车现场,让消费者者觉得品牌对“年轻”有误解。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KFC为了更贴合年轻消费者对颜值的要求,完全翻转了大家对爷爷慈祥微胖的印象,以更时尚的高颜值形象走入消费者眼帘。

    但这个形象横空出现,只给消费者带来了短暂的视觉冲击,并没有让其产生情感上的认同,甚至是吓到了部分消费者,很多人直呼不买账。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图片截取自网络

    所幸这只是KFC品牌年轻化的一次尝试,并没有真正投入市场,也没有给品牌带来太多的影响。

    从KFC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警醒呢:或许品牌用表面的装嫩的方式能够获得一时关注,但混入年轻人的圈子,走进他们的内心却有些难度。

    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1000个消费者可能会有1000种需求或喜好,品牌无法对这个群体“一刀切”,也没有一个品牌能做到被所有年轻人追捧。

    要知道,这一代年轻人并不是很多品牌自以为所谓的 “狂拽炸酷吊炸天”这么简单,品牌需要做的是真正洞察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先在价值观上找到和年轻人真正的契合点,强调 “我”,而不是追随 “他”。

    那正解如何呢?

    一、为品牌灌注新鲜活力

    就像物理学中的杠杆支点一样,支点找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其他要素的确定。对企业而言,突破品牌桎梏,精准地找到品牌年轻化的支点,才是赢得消费群体的王道。

    而这个“品牌年轻化”的支点,木兰姐认为应该是为品牌灌注新鲜活力,延长或恢复品牌的“青春期”,让品牌可以一直活跃在时代主力消费人群的面前,不至于被消费者和市场遗忘。

    无疑,旺旺是其中的佼佼者者。

    旺旺在年轻化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除了主打情怀回忆杀,还不断尝试将品牌时尚化,以此来满足年轻人的潮流需求,比如六一携手奈雪的茶推出宝藏奶茶;与自然堂联合,打造自然堂x旺旺定制款气垫BB霜组合装,以及联名款服装等,一系列令人意外又惊喜的跨界合作,无疑赚足了眼球。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这一波国民经典IP与原创潮牌的跨界合作,不仅意味着旺旺已经洞察到现如今年轻一代的喜好,更代表了旺旺作为一个国民老品牌,有着高度的包容性,在打破以往成就、固化的品牌形象后,以有活力、年轻化、时尚潮流的品牌范儿,不断刷新品牌的高曝光度,以及年轻人对品牌的认可度。

    品牌年轻化=品牌年轻人化?怪不得你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可以说,旺旺在尝试年轻化营销的同时,也能看到其要做年轻化内容、年轻化产品、年轻化品牌的决心。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超过3亿用户参与,朋友圈国旗刷屏背后的逻辑 下一篇:广告监测平台(二):详解渠道归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