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很多人会有这种误区——大品牌怎么做营销的,自己也紧跟其后。但是这种行为只会导致你越学越错。

    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中午,买了一瓶可口可乐,很自然的拧开盖子喝了一口,嘴里还含着可乐,看见瓶子上的广告写着“喝出有神经反转”,吓了我一跳,我才喝了一口怎么就神经反转了?差点把可乐喷了出来。

    仔细一看应该是“喝出有精神反转”,想着确实有道理,让中午昏昏欲睡的我马上起来精神。

    但是又感觉哪里不对,字有点小,又怪怪的,再仔细看,原来写的是“喝出有情神反转”。

    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我一时间都不知可口可乐想表达什么了,什么是“情神”?

    听过“食神”、“雨神”,现在来了个“情神”?

    现在很多大品牌的广告语都莫名其妙的,可总有人以为这样的话有品味,那是“伪品味”。这样的话,在人们的生活之外,没有人这么说话,也就不能打动任何人,更不可能形成传播效应。

    为什么不能形成传播效应呢?

    一、因为传播的原理是:刺激-反射

    为什么需要刺激消费者呢?

    因为消费者只会在乎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是记不住的,看过就忘记了,听过就当耳边风了。

    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怕上火”就是信息刺激

    “喝王老吉”就是条件反射

    消费者刚好上火了,或者曾经上火过,听到“怕上火”,马上就会联想到和自己相关,从而精神高度集中地听下一句“喝王老吉”,这样就在心里记住了。下次遇到有上火的苗头,,就会马上想到喝王老吉。

    尤其是当你的朋友、同事说不去吃火锅了,怕上火啊。你就会马上联想,对他说:没事,怕上火啊,喝王老吉。

    所以我们设计广告语,更重要的是帮助消费者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传达给他们的亲朋好友。

    比如百度的广告语,“有问题,百度一下”,这句就传播很广了,经常在一些群里面看到,有人问了一个问题,就会有另外一个人扔出一张表情图,上面写着“本群已与百度达成合作关系,有问题,可以百度一下”的调侃。

    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还有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有同事问了我们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如果比较忙,也是对他说:有问题,百度一下

    所以,广告语更重要的是帮助消费者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传达给他的亲朋好友。

    传播角度上说,声音编码解码比画面更快,更简单,所以人类之间的消费推荐叫做口碑相传,而不是画面相传。所以广告语核心就在于让消费者记得住,说的出。

    我举个例子:

    下午上班的时候,有些公司没有下午茶,所以很多同事容易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肚子饿。

    而此时刚好是你的同事肚子饿了,想叫个下午茶外卖,但不知道哪个APP好用。她让你推荐一下。你决定推荐饿了么,还开玩笑跟一句:“饿了别叫妈,叫饿了么!”

    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你不可能掏出一张A4纸,画一个王祖蓝头上插几根卷发棒,再画一个APP图标,说:“用这个啊!”

     二、优秀广告语的三个标准 1. 广告语要包含品牌名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

    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

    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

    爱干净,住汉庭(汉庭酒店);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

    前面的几个案例我们都知道是哪个品牌的,但是最后一个案例我们是不知道是哪个品牌的,所以口号的设计最好是要包含品牌名,这样更能够降低传播成本。

    2. 口号是一句说动消费者购买的话,要驱动消费行动

    口号就是行动口令,所以企业制定品牌口号的时候一定要让消费者听到这句话后可以行动,可以行动就是可以去购买或找你。既不需要说清你是谁?也不需要说服消费者。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听到后就可以引导消费者喝王老吉,这就够了,不需要说王老吉是什么。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往往喜欢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比如写什么”xx行业领导者”、“xx行业领导品牌”的,消费者会相信吗?

    再说了人们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消费者会想:”你是不是领导品牌,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跟大品牌学营销,你可能越走越错 下一篇:如果“营销”是一种生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