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新国货,并不是因为凑上了潮流,在国潮的水面上过把网红瘾,而是专注于自身内在,做好产品以及品牌内涵的升级。
国牌有国牌的规矩,潮流有潮流的套路,在不少吃瓜者看来,两者的鸿沟可能有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
但是……时尚是个圈,诚不欺我也:
当穿着老干妈卫衣,涂着周黑鸭唇膏,背着云南白药挎包,坐在旺仔小馒头沙发上,吃着故宫最新推出的古风神兽雪糕,观看一场东方时尚的李宁纽约时装周成为一道风景时,这个世界好像破次元壁了。
不得不说,一股“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的国货新潮流,正在借助网红效应,拥抱时尚,实现了品牌迭代的互联网+操作,同时也制造了一波不容忽视的“国潮”风暴。
仙鹤、朱雀、祥云……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元素,正逐渐走出文化圈层,横扫服饰、化妆品、饮料、食品等行业……加入到这场跨界融合的国货新潮流中。
你能想象吗?光是这两年出来的口红跨界单品就可以让每个精致的猪猪女孩们目不暇接,种草到手软,诸如马应龙口红、三九皮炎平口红、王老吉口红、可口可乐口红等等等….可以说是一直在跨界,从未被超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品牌们做不到。
国潮之风势如破竹,新国货们该怎么抓牢这一趋势呢?这股风潮到底能够走多远?今天想和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国潮兴起开篇之前,我们来追本溯源一下,国潮是怎么兴起的?
在这里,不得不把我们的“国潮之光”故宫拎出来好好说道。
随着这几年故宫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故宫在大众的期待下走下历史的神坛,变得越来越年轻,“国潮”文化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对故宫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和敬意。但这只是预兆,距离演变成“潮流”,还有很远的距离。
国潮热标志性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
这一年,李宁以传统文化“悟道”为主题,并用“中国李宁”和“中国风”做主要元素,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赚足了年轻人的注意力,也拉开了国潮风的序幕。
随即,天猫“国潮来了”横空出世,席卷国货消费市场。在流量愈发稀缺的今天,国潮仿佛是天上掉馅饼的超级红利,形成了一种突围效应:国潮的定义,也从本土潮流品牌,扩展到了所有中国经典品牌的创新上。
无数品牌像是抓住了年轻化的救命稻草,国潮开始大放异彩,成为新消费现象和趋势。然而,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各种“国潮”的红红火火背后,是赶上了一波人口红利。
定位理论传承人劳拉·里斯曾说,想要介入到消费者心智,你需要有一个“聚焦”(Focus)的做法。
随着90、00后一代人长大成人,成为了消费主体,迸发了对童年物什的消费渴望。这类跨界的聚焦点,无非是把一代人童年或青春的美好回忆符号化,再投射到一件商品上,为品牌锻造了一把强有力的“话题”之锤。比如大白兔奶糖、旺仔牛奶等。
无论是“种草”的国货商品,还是“燃爆”的国产影视,抑或是“复兴”的国粹国风,这些涵盖衣食住行的国潮品牌,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精神,最终让年轻人在追逐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有态度又实用,有情怀又个性,有质感又新潮,找到了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
其次,正在崛起的“文化自信”力量,为国潮之风的演绎进行了推波助澜。
盘点“国潮”层出不穷的素材、形象、符号、题材乃至理念,可以说,品牌是载体,文化才是语言。
如果说国货是这股时尚潮流的物质基础,那么广泛的文化认同和强烈的文化自信就是这个流行趋势的精神内核,让“国潮”在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穿透力。
近年来,随着“海外上市”、“国漫之光”、“中国机长”、“中国5G”,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每件热门大事件无不激情人们内心的民族骄傲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很多国货品牌也在发展过程中撕掉了价廉品低的标签,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潮流也可以土生土长,时尚也能风起本土。
最后,国潮崛起的背后是中国老字号品牌多年来创新的的匮乏和力不从心。
品牌历史悠久,是资本,但也可能成为负担,成为因循守旧、陈腐老化的遮羞布,当下中国不少老字号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上一篇:社交电商的祛魅: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下一篇:网红崛起:不懂KOL,难做好营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