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难免受到冲击,并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不过,笔者却发现了“1个单品1天卖1000万”的清流,那么它又是如何避免疫情的冲击,获得这么好的销售量呢?答案就在于——种草营销!
伴随着复工潮的到来,我曾经那小清新到不行的朋友圈一下子变成了大型线上卖场。卖零食的,卖衣服的,卖猫粮的,卖彩妆护肤的,卖课程的……从声情并茂的图文到短视频直播轮番上阵,朋友圈成了流量下沉的狂欢种草宝地。
而伴随着“亲测有效!“”买买买!“全年最低价”等极具穿透性魔力的种草语录,像我这样内心毫无波澜的人心中都自成一片大草原。再加上移动支付的便捷,让消费路径极速缩短,即使是宅在家,消费者从“种草”到“拔草”也就是一部手机下单几分钟的事。
一边是疫情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社交媒体喧嚣种草卖货两不误。
比如,ColorKey珂拉琪丝,靠一个单品唇釉,在疫情期间就创下了1000万/天的销售额,卖出了双11大促的即视感。
不得不说,疫情时期,得益于很多线下零售品牌加速线上转型,打通了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之间地链路,让媒体和渠道高度整合,种草营销的潜力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借此机会,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种草营销的那些事。
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进行剖析:
种草之火是如何燎原的?
消费者为什么会轻易被种草?
品牌如何打造优质的种草机?
一、种草之火是如何燎原的?消费的本质是供给和需求,供给是产品,需求是消费,供给和需求之间有3个载体贯穿承接:媒体、内容、渠道。这3个变量一直在发生变化,谁掌握了这个变量话语权,谁就在这个市场上领跑。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个变量的整个演变史。
在前互联网时代,“大投放”的营销策略往往是让品牌家喻户晓的一大捷径,谁能成为央视的标王,谁就能被观众牢牢记住。这个时候,媒体是集中的,所以出现了海飞丝、飘柔、立白等知名品牌。
时过境迁,渠道和媒介纷杂多样,今天随着社交媒体、电商,从供应链到消费者的流程变得环环相扣,这个时候产品、媒体、内容以及渠道趋于无限统一。
比如网易云音乐,它既是产品,还是内容,也是媒体;
比如新世相丢书这个案例,当时想的是借助地铁这个媒体,没有想到这个媒体成了二次传播的内容。
比如网易严选把网易邮箱这样的媒体变成了销售渠道,媒体即渠道。
伴随着产品、内容、媒体、渠道的高度整合,“大投放”策略转化变得不切实际,这个阶段的消费者,已经变得不那么信任传统媒体传输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品牌,反而更信任能够像家人和朋友一样,不那么完美但能带给大家真实感的内容,种草营销恰好可以通过人与人的情感沟通,帮助消费者感知到品牌的价值。
因此诞生了依靠内容种草营销崛起的品牌,比如HomefacialPro、花西子、钟薛高和完美日记等,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种草营销开始大行其道的原因。
二、消费者为什么容易被种草? 1. 消费者的需求点、痒点被充分满足在消费过程中,直觉和感觉正在成为用户强大的决策力量,比如让他们萌生好感的IP、颜值、格调和体验等,是一种全方位的感知。
所以种草就是通过产品创造需求,无论是新的需求,还是唤醒原来的需求,并且用场景化的内容推送到用户面前,触达用户内心的情感燃点,从而促成下一步的“行为”的产生。
2. 品牌信任链路向用户端的下沉在科特勒新书《Marketing 4.0》里,讲到消费者相信的是f-factor,包括friends朋友、families家人、social platform fans粉丝。
熟人间的种草是一种建立在强关系上的口碑传播,而强关系意味着较高的情感联结和信任度。
所以,我们会发现品牌通过传统媒体引领舆论导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品牌的信任链正从“用户—品牌—用户”转向“用户—用户(KOLKOC)——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的种草大概逃不出以下这三个渠道:熟人口碑、KOL/KOC、社群等。
面向品牌,KOL/KOC是吸引注意力、撬动用户心智的“活体广告”;面向消费者,KOL/KOC、社群等圈层又是自我认同与情感需求的投射。
所以,为什么最近朋友圈全民皆微商,全民在卖货,做的就是熟人社交圈生意啊。
3. 可视化的消费场景+利益驱动上一篇:营销业,如何面对疫情考验? 下一篇:传播的本质是什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