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流量焦虑症”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什么是流量焦虑呢?又该怎么应对“流量焦虑症”?这篇文章分析介绍了“流量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和治疗方案,同样为流量感到焦虑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前几天,我为一个准备上市的客户,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尽调。尽调人(纯粹外行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是不是现在流量越来越贵?XX公司每年投入到品牌营销上的钱也会越来越多?我看现在不少企业都很焦虑流量呀!”
这个问题真是当场把我震住了。连一个和品牌营销八竿子打不着的外行人,都知道现在企业为流量而焦虑;可见“流量焦虑症”这个问题有多么严重了。
01 “流量焦虑症”的典型症状 1. 流量越来越贵,预算越来越少:投?还是不投?疫情期间,虽然不少工厂停工了,但很多KOL的合作价格却没怎么下降;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流量采买,价格也几乎没有松动。面对有限的预算和海量的KOL,品牌营销人迟迟下不了手。到底该选谁?选谁?选谁?是选粉丝数多的?还是选卖货能力强的?要么就不选了吧,自己做直播吆喝吆喝,可以吗?
在“选也不是”、“不选也不是”之间,一些企业开始拿出一小部分预算,听信投放所谓的中腰部账号试试水,幻想能获得垂直化的“精准流量”。但是,效果呢?钱又打了水漂。
2. 流量的一次性消费我见过不少企业面对流量的态度不是“细水长流”,而是“一次性消费”。
比如:看产品卖不出去了,就投一波KOL吧;听说某个KOL卖货能力还可以,就跟风投一次吧。结果是:侥幸带来了一定的销售转化,还有自我安慰性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
但是,下一波流量又到哪里去找呢?还和他们合作吗?这一波“流量红利”就以给KOL们打了尾款而宣告终结吗?没有可以延续的空间吗?
3. 病急乱投医:私域流量成了“流量界”的救世主私域流量因为一场疫情,更加炙手可热。我们看到零售行业几乎“全员私域”。比如:老板强制员工发公司卖货信息的朋友圈、门店直播、拉群卖货等等。
一些报道也是表示:私域流量带来的效果多么、多么惊人。什么疫情期间一个月就获得了一年的销量。请注意:这只是个案!私域流量真这么神奇,大家还哀叹什么经济不景气呀。
我们看到有些公司也发出了哀嚎:我天天在朋友圈卖货、拉群各种花式促销,不但天天尬场、没有什么销售转化,一些原本加来的粉丝还把我给删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治疗“流量焦虑症”呢?
02 治疗“流量焦虑症” 药剂一:品牌是定心丸我看到有些人把因为抓住了流量红利而迅速崛起的“品牌”称为“流量品牌”。
我认为这是个伪概念。企业天天千方百计地寻找流量洼地,真的能做成品牌吗?
品牌绝不是诞生在一个个所谓的流量洼地里,它诞生在用户心中。用户觉得它是品牌,它才是品牌。品牌是一种“心智流量”,只有品牌才能让企业获得流量的复利增长(这句话真想写三遍)。
写到这,我想起了前些日子,我和一个很资深的流量操盘手聊天。我佩服他娴熟的流量操盘技巧,但不同意他的一个观点。他说:“我不懂品牌,我只知道有销量就有品牌;没销量就没有品牌。销量说明一切。”乍一听,这话似乎没毛病。要不怎么总会时不时地蹦出“xx连续xx年销量持续领先”的广告语呢?
但是,如果你真心想做品牌(而不是赚快钱),从你规划产品的那一刻起,品牌也就诞生了。因为你要明确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和用户沟通的价值主张是什么?(这也是你真正的“差异化”)
比如:案例Oatly。这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植物蛋白饮料公司,一直坚持做对环境有益的健康食物、提倡可持续发展。所以,你看到它的所有产品都不会脱离这个价值主张。
更何况,正是因为有了品牌价值,这些企业才能“连续XX年”获得销量领先;而不是停留在红极一时。
当然,靠流量操盘做销量,这条路子一点错也没有;前提是:你要有足够敏锐的嗅觉,不断变化“流量赛道”。
然而,如果是我来选择,我会情愿不要那么赶,用心做好品牌。在我看来:品牌是最持久、可靠的流量来源。所以,在焦头烂额找流量之际,我建议企业们想想:你的品牌到底在坚持什么样的价值主张?会不会为了流量而妥协?
上一篇:如何打造一场“超级CP日”燃爆天猫?(1)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