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本次直播我们请来现任360产品总监的@申悦老师,有着11年产品经验,一直专注C端产品设计,历任36氪产品总监、网易新闻产品经理,目前在360,带团队做创新业务。主导过千万日活流量平台,也有过0成本,1个月打造10w+DAU爆款产品的经验。擅长工具、社区和内容方向的产品和运营,对用户洞察、逻辑架构、流量获取、C端产品方法论有极强认知。本文为直播内容整理,内容有删改。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大家好,我是申悦,做产品已经有11年,最开始是做开发后来转为产品,在做产品的十年里重点以C端为主,包括内容产品、社区和C端工具有关的用户增长探索,目前在360带团队做创新业务。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本次分享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分享在大背景中如何给增长任务设定目标,并一步步拆解;第二部分主要通过两个案例,发现在鸿蒙生态下的新机会,以及增长产品的落地方法和实践;第三部分是通过案例形成方法论,做视野拓展。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在分享前有个小思考,在日常中经常遇到:

    第一、做产品、运营时经常遇到好不容易把新产品规划、设计并上线,但却没有或很少用户去下载体验的情况,如果产品很好但没人知道或使用,是因为没有把产品价值传达给用户;

    第二、做增长时经常被老板卡预算但要求却不低;

    第三、花钱采买流量后,却留不住用户,因为这些用户对产品都不是真正的认可或是跟产品匹配的人,甚至当用户终于认可产品价值时,却因抖音、B站、小红书出新功能又流失掉。

    面对以上情况要做的是让更多用户感知到产品价值,并让产品持续触达用户,陪着用户,而本次分享的方法是解决用户触达时常见的问题。

    用户触达的含义是让产品/运营活动被更多用户知道,并令其加入进来,一方面要让用户知道,另一方面要让用户接触到产品,进行深度交互,在此基础上把用户触达拆分为内部场景和外部场景。

    内部场景是指让用户沉淀在产品里,更多是为提升存量用户的活跃、留存和转化,比如站内活动、签到等激励体系的机制;外部场景是指让更多用户知道,主要涉及用户增长和用户唤醒,一方面让不知道的人知道,另一方面让用的人能想起。

    一、从宏观到微观,确认业务增长目标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背景:老板发现最近公司的主产品增长困难,买量很贵的同时用户产生的价值却不高,于是想让产品/运营负责人带团队做创新方面的新探索,前提是不想投入太多的预算和人力,但要求却不低。

    面对这种困难场景时,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解决思路,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去执行任务,比如可以通过市场洞察五看去观察关键点:

    第一、看用户,针对要触达的新兴用户群体在市场的存量有多少?能否找到?

    第二、看竞争,如果从已有的流量平台里抢用户所面临的竞争是什么?如果是寻找新的流量增长点,又该往哪个方向看竞争对手所在?

    第三、看行业,在行业里是怎样的市场增长规模?还有没有新的增长空间?以及发生的事情;

    第四、看市场,市场规模如何?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市场的投入、成本、支出和收益有多少?在环节里是否有差异化的点可以打?

    第五、看自己,自身优势和潜在可突破的核心竞争差异点是什么?

    从上面的五看中就可以发现问题:

    首先新兴的用户群体主要围绕00后和Z时代产生,基于此B站等流量平台的流量、活跃度、用户增量空间远比普通资讯信息流平台更好,而且现阶段国货崛起,对爱国认可度也比较高。

    其次是很多创新产品活跃在较新的流量平台里,比如B站、小红书、抖音、快手和社区类的Soul、Keep等,这些都是可以抓住的新增长点。

    然后可以洞察到行业里各个手机大厂都在搭建自身的流量生态,,这已成为国内安卓市场的特色,比如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都有自身独特的操作系统和粉丝群体,同时都希望搭建专属生态。

    最后可以发现在市场上,很多用户触达手段都很单一,除了买量就是做活动等。获客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原来1块钱买用户,现在需要5块钱,甚至500块钱,这势必带来新思考:不能单纯用花钱的方式来获取用户;也可以在新兴手机厂商要打造的流量池里找对应的潜在用户群,借助创新产品去获取新兴流量平台更好的流量转化。

    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那些被“野性消费”过的品牌,现在都怎么样了? 下一篇:0成本1个月获客30万,新产品在鸿蒙生态下做增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