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内容引爆增长,利用消费者动线布局营销内容

    编辑导语: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内容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营销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我们的消费者的情况下,生产有针对性的内容,并在合适的时间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本文将从消费者心理动线的“感知——接触——触动——行动——消费——分享”这六个阶段为你解答如何利用内容引爆增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一起来读读看吧!

    内容引爆增长,利用消费者动线布局营销内容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利用“内容”吸引用户成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市场营销的一把利器。

    随着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内容营销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基于数据的洞察,通过场景化的内容和贴近场景的触达,可以突破碎片化媒体环境对传播渗透力的制约,通过讲述、聆听和互动来传播内容,借助内容的流动性和自我发酵性,可以很大程度上重整碎片化,让内容自然生产。

    那么,内容营销时代,如何用内容引爆增长呢?王子乔先生的《内容引爆增长》中介绍了通过消费者体验动线来布局内容策略的方法。

    作者认为:内容营销的核心是一个内容与时间、空间的游戏。营销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我们的消费者的情况下,生产有针对性的内容,并在合适的时间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那么,什么是消费者心理动线?

    消费者心理动线即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心理过程。包括六个阶段:

    感知——接触——触动——行动——消费——分享。

    一、感知——从定位到塑造品牌强感知

    品牌通过“语言、视觉、心智”三个方面实现感知。塑造品牌心智,我们首先要做好产品的定位。

    定位理论是由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两人在1968年提出。他们认为市场营销的战场在消费者的心智之中,企业必须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位置。企业必须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表,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之中占据一个位置。谁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越靠前,市场份额就会越大。

    企业打造品牌定位需要确定:产品功能——用户价值——品牌价值主张

    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产品的定位也会发生改变,我们以2017年成熟期的知乎为例。

    产品定位:多元化的知识分享社区

    用户价值:为大众提供“大众化的高质量知识分析与付费社区”

    品牌价值主张:有问题,上知乎

    确定好定位后,我们通过语言钉和视觉锤的方式增强品牌感知。

    1. 语言钉——将品牌定位具象化

    语言钉就是产品基于自身的定位,占据一个字眼,在用户心中占领一个心智,让用户一想到这个产品就能知道产品的特性。

    如:沃尔沃的“安全”,宝马“悦”,网易新闻“有态度”,腾讯新闻“事实派”

    2. 视觉锤——品牌定位符号化

    视觉锤是将品牌定位符号化的方式,如苹果品牌就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用户看到这个符号就知道这是苹果品牌。

    在品牌感知层面,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让消费者认同我们是品类中最好的品牌比我们真正做到最好更重要。

    二、接触——利用场景创造品牌触点

    创造品牌触点,就是创造或利用好场景,或者洞察和有效利用接触用户的场景,把握住每一次触达的机会,通过内容和互动与消费者沟通。

    能有效营销消费者的场景包括:

    需求场景:激发消费者需求的场景,所处的人生阶段,如进入婚龄。时间或空间的需求,如早上需要喝咖啡提神等。

    媒介场景:消费者触媒的场景。如电梯,地铁等

    消费场景:消费者什么情况下,在哪进行消费,线上,线下或是消费的场景有什么触达手段?例如,在饭店的牙签筒上打上叫车的广告,消费者喝多了酒自然需要代驾。

    除此之外,我们要知道互联网时代品牌触点包含所有用户界面,因此创造品牌触点时,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也要重视。

    重视产品本身:产品本身就是免费的展示渠道。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是产品本身呈现的视觉和第一感知。

    重视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也是重要的品牌触点,服务的标准化,质量和品质,包括服务员快递员的穿着,谈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特别是服务行业重要的品牌感知。如海底捞就是凭借优质的服务获得产品口碑。

    打造品牌对外统一性:打通产品端,运营端,市场端,不仅是合作的层面,更应该就品牌定位和展现的统一性上建立起一致的层面共识,而且必须一起采取行动,让每一次触达都变成品牌价值的传递。

    三、触动——用内容打动用户

    用户接触之后,触动用户需要通过深度有趣的内容实现。

    1. 制造引发参与感的内容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三个案例学会「参与圈」释放产品创新的“洪荒之力” 下一篇:内容引爆增长,利用消费者动线布局营销内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