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消费不断崛起与发展,但很少品牌能给持续不断长红下去。在品牌营销中,我们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其中最大的忌讳是「不要挑战消费者的基础认知」。那么,从品类创新到品牌长红,还需要注意什么?
01品牌营销,最大的忌讳是什么?「不要挑战消费者的基础认知」。
最典型的案例是牛奶营销。一般印在牛奶盒上或者看牛奶广告的时候,最常出现的,一定是奶牛在户外的青青草地上吃草。
但其实事实恰好相反,奶牛必须像左边这样关在栅栏里面吃一些干草,出产牛奶的质量才更高,因为吃青草影响它的乳清蛋白,在户外走动得多也会影响牛奶品质。
只是我们传统认知里面,牛运动得多一点,身体好一点,产奶质量会更好,所以没有人会把栅栏里的奶牛印在包装上做成广告。
这就叫不要挑战消费者的基础认知。
02借用消费者的基础认知,牛奶行业还有更多的营销套路。比如「认养一头牛」。
在网络宣传中,「认养一头牛」就提到,所有的奶牛都不会激素催奶,定期给他们听音乐、洗澡、按摩、睡柔软草垫,而且每年还可以休假3个月,时刻保持着奶牛们的好心情,心情好才能产出好牛奶。
尽管这是行业常识,但消费者其实不知道。这样宣传得到的效果,其实得到了用户人民币的投票。
有数据显示,在线上渠道仅占不到10%的乳品行业里,「认养一头牛」目前线上占整个公司渠道营收的70%。2019年至2022年1-6月,「认养一头牛」营业收入依次为8.65亿元、16.5亿元、25.66亿元和15.97亿元。
不要觉得这是忽悠,放在品牌营销领域,这不是个例。
为大众所熟知的,是喜力滋啤酒的营销:
当年,业绩下滑的喜力滋找到著名的广告大师霍普金斯。霍普金斯在啤酒工厂转了一圈之后,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每个玻璃瓶都会经过4次高温杀毒。
他问喜力滋的高管:“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告诉消费者?”
高管回答:“因为每家啤酒厂都会经过4次高温杀毒,这没什么特别的。”
霍普金斯说:“是不是每家啤酒厂都这样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都不知道。”
于是,霍普金斯通过「每个酒瓶都经过4次高温消毒」,成功让喜力滋从市场第5跃居到市场第1的位置。
他们也都存在一个问题:虽然挑战了行业常识,但没有抵触消费者基础认知。绝大多数消费者只有常识,没有认知和知识。
这背后反应的,是品牌一个著名理论:USP定位。即,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
这是从“产品竞争”过渡到“销售竞争”的套路。即大量企业都没有足够的销售意识和经验,只知道提高产品品质,就能获得更多订单;到后来,产能加剧过剩,才逐渐意识到销售也是企业必备的核心技能。
所以,放在喜力滋那个时代是成立的。
03可是,当下消费时代似乎变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规模其实可以成为消费品壁垒,在供给侧处于相对优势状态时,卖得多就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抢占心智高地。
但这从本质上来说,就只是单纯卖货。发现一个细分领域的空白市场,选定产品在通过USP营销强势输出,实现了爆发性地销售。
早在2014年以前,这样的套路是可行的,比如三只松鼠、江小白等这一批崛起的消费品牌,大多吃到了这样的红利。
但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2%、48.5%、1.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3.7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超五成,资本开始进来了。
特别是这两年,VC对于消费品牌的过于热情。36Kr两篇文章说明这一切,最开始是2020年的《抢夺消费品牌:中国VC最后一个热战场》:
“过去对于风险投资家们来说,只有互联网平台才能实现爆发性增长、有可能带来百倍回报,传统消费品牌’能在三五年内做到一亿收入就不错了‘,完全不符合VC思维…但是从去年开始,一夜之间VC都开始转向看品牌了。”
然后是2021年的《消费品刹车,投资人追尾》:
“曾被给予厚望、一度被称为创投行业最后一个热战场的新消费品牌,正在面临一场大范围的崩败”
“这一轮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流量。追求流量是消费品永恒的主题,可流量不会永远与你热恋“
充裕的资本到来,说明行业开始转变。原本可以用规模形成壁垒的,但在资本面前就不行了,,大型资本机构随便来10多个亿,加上新媒体新渠道的乏力,一个新品牌两三年就能够完成此前10年的规模扩张。
上一篇:《狂飙》背后的5条产品启示录 下一篇:从品类创新到品牌长红,新消费还差4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