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用上这个方法,让你的营销想法少走弯路

    有了好的想法之后如何去实践?实践起来是否会有风险?如何验证想法的有效性?

    用上这个方法,让你的营销想法少走弯路

    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这个方案是不是有效啊?万一没有效果怎么办?

    营销成功的变数太多,谁也无法百分百就保证一个想法出来就是绝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果一个想法总是被质疑到连自己也不太相信了,这也是很可悲的情况。如果连自己都不敢确定是否有效,怎么能够让企业相信你的方案呢?

    另外,有些人的想法一提出来就大规模投入使用,最后发现方向错了,错误的代价惨重,这也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的试错的成本高,而且试错的周期也长。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大投入之前就判断出想法是否有效的方式呢?

    市面上讲的方法很多,但经过我们的多次实战总结,怪兽先森认为最为有效的还是《精益创业》一书提出的“最小可用品”的方法思路。

    这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在一个想法进行大规模投入之前,要用低成本、快速就能测出这个想法或方向是否有错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实验品,也可以是一个小范围的测试。

    比如我们之前在做一个餐厅霸王餐活动之前,都会用部分用户来做流程测试,这样尽量减少在真正开启活动时的出错率或测试这个想法是否适合这个餐厅和商圈。比如服务员的接待流程、前台的话术等等。所以这个小范围的测试就是“最小可用品”。

    前段时间看到微信的张小龙演讲说他们在发布微信7.0版本之前,他们内部人员会首先使用一段时间,看是否习惯新的版本,然后再发布给10亿用户。这也是“最小可用品”的思维方式。

    甚至我看到有些身边的朋友为了低成本验证自己的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他会利用淘宝众筹或京东众筹的平台去当做最小可用品(看来有些人去做项目路演,也有这个功能)。

    所以,在大投入之前,想提高自己想法的成功率,最好找到一个最小可用品去提前帮你验证。

    那怎么找到这个“最小可用品”呢?

    每个企业和行业的情况都不一样,怪兽先森很难具体说到要用哪种方式去帮你找到这个“最小可用品”。但是怪兽先森推荐一种看似简单但是很有效的思维方法给你,让你更好地利用最小可用品的思维去低成本的验证你的想法或方案是否有效。

    具体做法是:假设-测试-优化。

    也许有些学霸看到这里会说,这个不就是我们中学生物或化学书里常见的实验步骤嘛。但是你问一下自己,你有好好的利用到营销工作上吗?就算用了,你有用好了吗?

    真正好的想法到最后被验证有效,大部分都是遵循着“假设-测试-优化”这样的步骤做出来的。因为这样的方式更科学,试错成本更低,符合我们找“最小可用品”的原则。

    好了,下面具体说说怪兽先森常用且很多高手都在用的这个步骤,让你的想法在大投入之前少走弯路。

    一、假设

    “假设”并不是猜测,这是基于真实数据和消费者行为的一种分析与推断下的假设行为。

    比如我们想要为一个门店进行拓客和加大宣传,最后我们采用了“霸王餐活动”来实现,就是因为我们基于该门店的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去做的一种假设——这个企业目前的情况和现在的商圈情况,很大概率适合这种营销方案,这就是科学的假设行为,而不是胡乱的猜测。

    之前怪兽先森碰到一个电商案例,发现用户的浏览量和收藏量都很大,但是用户下单转化率很低。经过后台的一些数据对比分析和用户的行为(比如分析评论信息、客户回访等)等信息,排除了价格和产品质量等因素,我的假设判断就是用户对产品的保障、售后顾虑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用户最后犹豫而影响了下单率。

    这些假设也不是胡乱的猜测,而是科学的假设。基于我的假设而给客户制定出有效的方案。

    最后我的假设是否正确,就需要接下来的测试。测试就要遵循“最小可用品”的原则——利用最短的时间周期、最少的犯错成本去测试,来验证这个假设下的想法或方案是否正确。

    二、测试

    测试不是正式投入,测试是用小的成本投入去更好地减少大投入后的试错成本。

    比如前面说的“霸王餐活动”,我们根据真实客观的信息做出假设和方案后,就需要去做一个测试,确保我们的大投入之前不走偏方向。如,我们会随机去邀请部分用户来体验我们的活动,然后一整套流程走下来,我们就发现,这个想法的方向没有错,但是店内的服务人员的接待流程、出菜率、前台话术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于是,经过这些测试,我们就发现了问题,然后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些问题去优化好,最后再正式上活动。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传统企业新营销,“新”在哪里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