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重新思考“刚需”与“痛点”

    笔者为我们解读了到底什么是“刚需”和“痛点”的定义,应该怎么理解才能给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重新思考“刚需”与“痛点”

    作为产品人,时不时重新把玩一些重要概念,每次都有新的感触。不是吗?

    最近受一些文章启发,我开始重新思考“刚需”与“痛点”这两个概念。

    这是已经是两个被用烂的词语,无论是不是产品经理,不会说两句“刚需”和“痛点”,都感觉自己不是互联网圈的人。

    我尝试在网上搜寻“痛点”和“刚需”的定义,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个已经被用烂的词,竟然没有清晰明确且具有指导意义的解释。只有大量的文章分享如何找到刚需痛点、如何用产品满足刚需解决痛点。

    这两个词就好比“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漂浮在我们大脑中,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对其已经深刻理解并洞察。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更应该深刻理解这两个词,思考质量决定行动质量,往往做产品的思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一、“刚需”与“痛点”是什么

    先看看网络中的定义:

    “所谓的痛点,是用户未被满足的、急需解决的需求,也就是刚性需求,俗称刚需。”

    怎么样,熟悉吧。

    这样的描述似乎非常正确,完全没有问题,但仔细想想却经不起推敲,,且不具有指导意义。上述的解释至少有如下几个逻辑缺陷:

    “痛点”俗称“刚需”?

    “痛点”和急需解决的需求有什么关系?

    急需解决的需求就是“刚需”吗?为什么不叫“急需”?

    用户为什么会有“痛点”?为什么会有“刚需”?

    如何定义“需求”,又如何界定“急迫的需求”?

    那究竟如何理解“刚需”和“痛点”,使其具有清晰准确的定义且对我们的产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呢,在此分享我的两个观点:

    刚需“刚不刚”,取决于用户价值观的判断。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且不止一个。

    1. 刚需“刚不刚”,取决于用户价值观的判断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一个词:价值观。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价值观,且价值观不尽相同。

    在价值观的作用下进行选择,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相守一生。我们所读过的书、行过的路、阅过的人,进而也会反向塑造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塑造价值观,并且向着价值观映射出“未来的自己”逐渐靠近的过程。

    当然,这条路是漫长的、充满坎坷的。

    为什么提价值观呢?

    人是不断成长中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或者说避免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是自我最大的驱动力。

    而价值观决定选择,所以符合自我价值观判断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刚需。

    换句话来说:

    刚需是用户对自己未来样子的向往与自己内心的窥探,大部分刚需“不刚”是因为用户对自己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自己需要的,其实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只有符合用户价值观判断的需求,才能让用户产生自驱力,才能促使用户想方设法也要满足。因为如果不能满足,用户就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甚至最终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有什么比成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更让人恐惧呢?

    如果你接受这个观点,那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论:

    刚需甚至有可能都不是用户自己自愿主动的需要,而是自己被迫的、必须的且不能不要的需求。而逼迫自己的就是价值观和远方那个更美好的自己。

    举个例子:

    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有多少人学习英语是喜欢英语?

    一定是你需要使用英语才去学习:你希望自己能无障碍阅读英文书籍、你希望出国生活、你希望获得一份外企的高薪工作。

    “你希望”的那个自己,促使现在的自己必须掌握英语技能。

    这时,无论你自己喜不喜欢英语,学习英语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那些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的产品满足了这个刚需,才能使你留存和持续使用。更准确的来说是:提供英语教学服务的产品满足了学习英语技能是自己刚需的用户。

    当真正的刚需浮出水面,用户才会产生“痛点”,这样的痛点才会真的痛,体现出了用户的恐慌与无助。

    2. 痛点是刚需无法满足的恐惧与焦虑,且不止一个

    满足刚需的过程就是不断向“远处的自己”逐渐靠近的过程,这个过程困难且充满阻碍。

    用户需要攻克来自于人性本能、外部约束等一系类问题,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无法满足刚需。

    无法满足刚需最终就会沦落为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对于用户来说无法攻克的点就是“痛点”,当痛点无法攻克,用户就会感觉到焦虑与恐慌。

    (关于痛点的恐惧情绪,大家可以延伸阅读相关心理学文章,再此不做详述。)

    当然,在一个刚需中痛点不可能只有一个。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一年狂销3000万的微信朋友圈成交活动公式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