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消费者不说实话,市场调研怎么办?

    对固有误差心存敬畏,对随机误差不怀侥幸,对主观误差严于律己。调查只是开始,研究才是关键,

    消费者不说实话,市场调研怎么办?

    关于市场调研,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的是行为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电商等平台积攒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因此,互联网上诞生了“互联网调研当兴,传统调研已死”的论调。

    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1市场调研有且只有3个目的

    某护肤品品牌收到这样的调研结果:

    你的用户中包含64%的25-35岁的女性;

    XX产品好评率达到85%;

    首页商品“点击-下单”转化率达到12%;

    “纯天然”是用户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

    ……

    确定“纯天然”是这个关注度最高的关键词后,开发了零添加的“纯天然”护肤品。结果消费者并不买账,因为缺乏某些添加剂的护肤品气味和质地与从前大不一样。

    原来,消费者追求的“纯天然”其实是对皮肤更小的刺激,而不是单纯的去掉各种添加剂。

    这些数据有数值,有来源,有行为路线,而且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我们称为“定量调查”。然而,这样的调研并没有提供有意义的洞察。

    如果你不知道消费者行为背后的故事,即便拥有海量数据,也只是干巴巴的数据库,最终有理有据地走向失败。

    更重要的是,很多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并没有现成的直接的数据可作参考,比如大疆无人机、Uber。而且有的产品开发成本较大,不能像软件产品和一些轻量型产品那样随便开发一款,放在互联网上测试迭代。

    这种调研问题很常见,根本原因就是调研人员过于相信数据的力量,而忽视数据背后更深刻的洞察。

    其实,这和传统调研中的“数据陷阱”如出一辙。

    20世纪80年代,百事可乐召集消费者发起“百事可乐大挑战”口味盲测实验,并以57%的好评率战胜可口可乐,赢得大量媒体报道。于是可口可乐决定改善可乐口味,最终新可乐在口味盲测中重新获胜。

    但是新可乐在上市后,却遭到可乐迷们集体抗议。可口可乐陷入一片危机之中,几个月后,不得不重新推出最原始的经典可口可乐。

    原来,新可乐味道更甜,在口味盲测时,消费者少量饮用,味道自然更佳。但是消费者平时整瓶饮用,更甜的味道反而更腻。而且实验环境仅仅考察了可乐口味,却忽视了经典可口可乐在美国文化中代表的情感和精神。改变口味的决策虽然在数据上得到了直观的验证,但在实际的商业乃至文化环境中却失去了根基。

    这个经典的产品营销实验广为流传,但其中的问题和互联网时代过于相信数据而造成的错误如出一辙。市场调研不只是为了验证营销猜想,更重要的是发掘潜在机会,识别未知风险。

    验证营销猜想往往直观简单,那需要洞察的潜在机会和未知风险在哪里呢?

    答案就在消费者身上,只是消费者没有能力告诉你真相。

    如果你回到古代,调研交通工具,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白龙马或乌骓马。消费者不会告诉你需要的是汽车、地铁、飞机。但是这片消费者认知盲区就是企业获取洞察,实现创新的机会,也是一切调研风险的来源。

    毕竟,如果消费者有能力直接告诉你真相,那么市场势必会变成“紫海”,企业就变成消费者需求的追随者,而不是领创者。

    古人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过,发现问题即解决了一半,这片认知盲区大致可归为两种:

    消费者存在无意识的感知偏误

    消费者观念跟不上企业创新

    2. 消费者存在无意识的感知偏误

    市场调研或产品测试,企业最容易想到的是邀请用户内测,或者设计问卷让消费者投票。

    但是消费者对营销方案或新产品的判断,往往没有足够的科学认知,而主要依靠主观感知。

    人造黄油刚刚发明的时候是白色的,一直打不开市场。因为没人能够接受黄油是白色的,尽管它的味道、口感和营养与普通黄油没有什么差别。

    如果你去向消费者调研为什么不喜欢人造黄油,他们通常会说“味道不如原来的黄油”。

    后来人造黄油是怎么流行的呢?

    制造商把人造黄油做成了黄色的,然后用锡纸包装,并且在包装上印上皇冠,给人一种高档的感觉。结果消费者认为这种黄油的口感和味道更好了。

    七喜公司也有类似的发现,七喜在推出新款饮料时,在包装上增加15%的黄色,消费者感觉饮料中的柠檬味加重了。

    上述基于消费者感官体验而进行的营销设计,我们通常称之为“感官营销”。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声音:汽车门关闭时清脆的声响象征可靠的质量(后来被移植到笔记本电脑的磁吸)

    颜色:洗衣粉加入蓝色颗粒象征更强的清洁能力(现在洗衣液也都改成淡蓝色了)

    很多产品的细节创新,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但放在当时,消费者是难以接受的。比如说你穿越时空,调研人员这样问你,你一定感到很奇葩:

    你能接受汽车关门时产生明显的声响吗?(有明显的声响?这车要散架吧)

    你能接受洗衣粉颗粒混杂不同的颜色吗?(乱七八糟,看起来多别扭)

    消费者感知偏误既为市场调研提出了挑战,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可能。

    “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3. 消费者观念跟不上企业创新

    当企业开始关注消费者的感知偏误,打算开发一款引领创新的产品(比如突袭诺基亚的iPhone)时,可能又要被泼冷水。

    这样的故事,历史上不断循环。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疫情下,电商与品牌如何玩转3.8节日营销?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