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如何打造产品壁垒,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也许你可以借鉴苹果公司的产品战略和营销战略,即积累用户资产,并做好消费者的预期管理,再结合一定的战略布局。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对苹果公司的产品和营销战略做了拆解,一起来看。
我一直用苹果产品,在我心目中如果拿它和友商比,具体好在哪里?只需要一点儿就够,那就是“系统不卡”。
作为科技圈”春晚”,今年的iPhone没有换发型却把刘海剪掉了,这并不意外;算算日子,截止到2022年9月25日,库克应该掌托苹果11年零1个月。
面对安卓日益竞争,他带领团队实现了“后强人”时代的过渡,但并没有从神坛跌落,而是回归平稳状态继续保持行业引领,同时也迎合社会发展大趋势,实现苹果产品从“科技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的转变。
几十年中,苹果做产品一直处在“稳定、低调”中前行,每一次的刀工可谓精湛,不多不少刚刚好,但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也表现在苹果公司“极端少生的战术、消费者预期管理、营销主被动关系经营和未来科技方向判断”综合能力上,四者在企业成功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极端少生战术与之相对叫做“多生战术”,即“用数量和巨大消耗换取优势的方法”。
工业经济时期用户都是单独个体,互动方法比较传统,管理层想要做创新无非就是研发下一代产品,不停迭代,,互联网之后社交网络把人聚起来,不仅能改变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1985年至1996年之间,苹果公司采用的“多生战术”。
当年业务线冗余电脑和配件型号多达40多种,造成库存臃肿、制造部门效率低下,运营层面、成本控制层面都做的极差,全年财报损失甚至高达10亿美金。
同期的3年前,电脑操作系统也在加速迭代,微软发布模仿Macintosh操作系统的Windows 95,IBM和康柏、Gateway等同类制造商也在制造英特尔芯片的电脑,与MAC相比都便宜不少,这让苹果市场占有率从鼎盛时期的16%骤降到4%。
怎么办?
1997年乔布斯以“救火队长”身份回归公司后,用四象限矩阵分析法(BCG Matrix)重新处理业务线,并提出基于以“做最好的”为中心的战略。
什么是四象限矩阵?
将市场占有率(产品在同行业最高占比)作为横轴,增长率(年度销售额)作为纵轴,分析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哪些属于公司可做可不做机会。
最终得出结论,他的目标只提供四种产品,两种不同型号的台式机,一种为普通人设计,一种为专业人士设计;两种不同型号的笔记本,同样为这两类人。
这种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简化苹果目标”后,将整个公司的人才和品牌效应聚焦在几个关键的产品和市场中,至此,工程设计师才有精力全身心的“打造服务高端个人和专业市场的前沿产品”。
财报的扭转源于iPod。
当年正处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革命时代,美国市场已经出现各种大大小小音乐播放器,人们愿意把歌曲下载到硬件上随时携带,但都做的并不理想,于是,乔布斯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充分考虑才决定躬身入局。
与发现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苹果公司直接收购SoundJam,并在此基础上开发iTunes,同年10月推出Iopd产品实现无缝对接,仅用1年时间,iPod拉回整个公司应收。
那手机业务线怎么来的呢?
当年正值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阶段,对手是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标杆企业;要知道标杆意味着很难超越,因为市场认可先发者就是标准,而改变标准是很难。
这也给乔布斯上了一课。
如果第一代iPhone做功能肯定打不过这些传统对手,于是只能开发新时代产品,将自己定义为标杆,重立山头。
基于电脑经营理念和iPod产品线思维,iPhone实现了跨界,iPod加上通讯设备成了“革命性产品”。
从第一代iPhone系列产品开始处理器和CPU均自己命名,所以才有的品牌故事“每一次都改变世界”的噱头。
延续至今再看,苹果手机系列的革新,不仅切中传统品牌蛋糕,连后期新秀的安卓系列也不放过;这种极端“少生”背后一方面有着科技领头作用,另一方面少才能保证产品利润,进入高端市场。
多也就意味着“供应链管理”繁琐,内部组织资源臃肿,尽管看似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如果不能带来高利润,反之不如不做。
此方面让我深刻认知到,产品创新本身可以用“跨界思维”找新的增长曲线,当年把iPod做成iPhone,多数厂商大概率想不到的。
上一篇:无主播也能“带货”,直播在进入一个更好的阶段吗 下一篇:2022春节营销创意案例盘点,收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