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会主要拿 “三节课(sanjieke)” 这个微信公号来做例子。这个号,是一个典型的 PGC 逻辑的内容生态——它的几乎所有内容,都依赖于三节课团队和一部分志愿者来持续进行生产和提供。
我们从 2016年1月 开始正经运营 “三节课” 这个公众号,当时的粉丝应该才区区数千。但到现在,4 个多月时间,我们纯粹依靠内容的力量,没有花过一分钱,已经做到了接近 10W 粉丝。考虑到三节课面向的用户群是 “互联网从业者” 这个其实还挺窄众的垂直群体,在人人都在感叹微信公号已经越来越难做了的今天,这已经肯定算得上是一个很典型的成功案例了。
但凡是做内容,除了明确内容的调性和定位外,在执行上肯定都需要面对以下两个问题——
一、在相应定位下,如何做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
二、长线来说,如何保证优质内容生产的持续性和做好长期内容规划。
这两个问题,在 UGC 的内容生态下,往往是通过一种类 “众包” 的方式来解决的,也就是你无需参与到具体的内容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明确内容边界和规则,维系好一个氛围和环境,然后来大家都到这个好的环境中来贡献内容,最后你再从中去筛选出来你认为是更优质的内容。
但是,到了 PGC 的维度下,假如你是要自己来亲自做内容,事情就不太一样了。因为在 PGC 的内容生产通路中,你需要亲自参与到内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所以,我们依次来聊一下上面这两个问题。
一、如何写出好的、用户爱看爱传播的单篇内容?首先,就单篇内容来说,其实也是存在一个小的生产流程的,大概有四个步骤--
选题策划→资料收集&整理→内容加工生产→内容组织&呈现
上面这几个环节,我们一个个来讲。
1. 选题策划
首先是选题策划,这可能是整个内容生产流程中权重最高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选题和策划做得好不好,可能就已经决定了一篇内容 60%以上的命运。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选题做得特别好,哪怕内容只有五六十分,你会发现,用户的阅读量、传播等等,都还是不会太差的。但,如果你的选题策划做得不够好,哪怕其实内容其实是 100 分,估计阅读量和传播量也不会太高。
在三节课微信公号的内容运营流程中,就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好的选题和写作思路定下来,不管交给谁去写,出来的东西阅读量都不低;但一个一般的选题,我们哪怕耗费再大的心力去把内容打磨得特别特别好,最后的阅读量可能也不是特别高。
比如说,同样是讲内容运营,内容质量其实也不会差太多,但我的上一篇连载写作思路上是从工作方法和概念入手的,这导致了它的阅读量就不会太高。而这一篇,虽然还是连载,但我切换了一个写作思路,以 “三节课” 这个微信公号5 个月做到 10W 粉丝这样一个比较成功的事情为中心去展开,预计微信发出后的阅读量应该能够奔着 1.5W 以上去,至少是上一篇文章的 3 倍。
这个,就是选题策划的力量。
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好选题和策划,确保你的内容一定会是用户更喜欢看喜欢传播的呢?以下,我结合三节课公号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分享几种比较常见的选题策划方向——
对知名对象的吐槽
《据说这个产品的上线是阿里和腾讯合并的开始》
《微信这么 NB 的产品,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
对经典案例 / 对象的专业深度分析
《昨夜国足世预赛出线,这款产品做出了教科书般的运营案例》
《BAT 之痛:李彦宏的焦虑与百度的困局》
《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上)》
《独角兽是怎样炼成的——最深度完整的滴滴出行成长路径分析(下)》
颠覆认知式的观点、论点
《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
《为什么我们用 2年 时间只做了 1500 个用户》
热点事件的差异化视角解读、分析
《Papi 酱 2200 万拍卖会的始末思考,罗振宇的造势与做局》
《支付宝的 “关系” 谋略,微信的 “红包照片” 阻击》
数据、盘点、预言类
《2016 中国互联网产品经理生存现状盘点》
《2015年 中国互联网十大产品事件盘点》
《2016年 度十大互联网产品预言》
共鸣性问题解读
《ta 说:不花钱,给我从 0 做到 20 万。你怎么办?》
与星座、八卦等大众话题结合的娱乐类内容
《妹想到,最适合做产品经理的星座居然是 ta!》
精彩故事、段子类等消费娱乐型内容
《老板让我 3 天内搞出来一个有爆点的 NB 活动,于是……》
然后还有那些你在朋友圈里看到的 N 多段子,也都算是这一类了,包括顾爷、天才小熊猫等等,但这样的内容对策划功力的要求会显著高得多。
2. 资料收集&整理
上一篇:2016年第一季度微信品牌公众号运营报告(上) 下一篇:怎么将垂直类微信公众号从0做到行业第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