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ptjcw.com

将次日留存提升最高达40%的6种社区运营技巧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APP内搭建社区?内置社区对用户留存率有多大的影响?内置社区有哪些玩法?

    应用内社区究竟能够影响多少APP的用户留存率?在3月29日的友盟开放日深圳站中,友盟微社区产品负责人陆义元给出一个答案:通过有效的社区运营能够将次日留存提升最少5%,最高达到4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App内搭建社区?以女性健康管理类App大姨吗为例,作为一款工具类App,用户停留时间短、使用频率低,从而导致用户留存率不高成为这类App的共同特点,但从大姨吗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姨吗在2014年8月的月活跃用户已达3000万。

    如何做到让低频类App拥有高频的使用率?

    大姨吗的破冰之路选择了搭建应用内社区。工具本身可能不具备强话题性,那么用户群之间是否有强沟通需求?来看大姨吗App入口,作为核心功能的日历被放在菜单栏第二位,而内置社区“姐妹说”却设置在菜单栏最明显的位置。由此可见,社区是突破App原有工具属性的一个关键变量,让App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对开发者而言,在应用内建立社区只是简单的把App的用户聚集在一起,真正想要通过社区最大化提高App的活跃度和留存率,还要根据App的特点、用户属性去定制社区的游戏规则,根据用户体验运营数据不断进行优化。陆义元结合友盟微社区的使用方法,讲解了如何利用社区提高用户留存的一些技巧。

    垂直细分:善于利用并及时清理话题

    首先要用话题垂直细分内容。话题在社区中既能够让内容归类,也能标识用户兴趣,换句话说,话题既是社区的分类板块,也是用户标签,更是精细化运营的基础。

    以友盟微社区的demo为例。微社区中建立了几个相关话题:微社区、需求建议、问题反馈等。如果运营发现有用户发表的内容带有#问题反馈#以及#iOS SDK#,那么基本可以确认这个用户是友盟的iOS开发者,后续关于iOS SDK版本更新的信息就可以直接提醒这个开用户。

    另外,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话题进行一些清理,特别是一些活跃度比较低的、时效性比较强的话题。这能让你的社区管理起来更有序,也能让用户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他们喜欢的内容。同时,长期保持话题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形式多样:结合App定制参与和表现形式

    社区内,用户参与形式十分多样化,一般有点赞、评论、转发、收藏、参加活动等形式。

    即便一个社区内,不同的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社交需求也是有差异的,需要通过不同的社交功能来满足。譬如当有用户发表了一些表达心情的内容,这时候其他用户可能喜欢点赞或是评论。但是对于一些能够触发公众共鸣的内容,比如柴静的《穹顶之下》,这个时候转发的形式更加符合用户的场景。

    另外,表现形式要多样,每个App有自己的用户群,不同的用户群有自己不同的行为习惯,要根据用户群的特点定制社区的UI和功能。友盟微社区就支持多种参与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可以使用微社区的内容附加属性来完成。

    响应迅速:及时回应一些紧急社交行为

    在社区里面,要尽可能的提高用户之间建立连接的速度,为了让社区中具有紧急社交行为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建议开发者在设置微社区的时候开启消息推送。

    其次,运营人员一定要保证在线时长。特别是社区建立的初期,运营人员要积极地处理一些用户投诉、用户建议。这样才能让用户感受到这个社区是稳定的、活跃的。

    氛围优良:利用机制清理垃圾净化氛围

    但凡社区,就难以避免各种垃圾信息,运营人员要充分利用微社区中的举报、管理员审核、自定义敏感词等机制来进行处理。而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疯狂的刷表情或故意捣乱的水军,管理员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者建议直接禁言。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和优良的氛围,并最终让用户能够自运营才是社区运营的目标。

    善用推荐:利用社交关系做高质量推荐

    社交关系有三个层次:第一层,熟人社交,如果你的朋友在一个社区里,那么你很有可能也会来这个社区;第二层,物理距离较近的陌生人,比如在隔壁办公的两个人,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共性的东西;第三层,物理距离较远但精神距离较近的陌生人,比如有共同的爱好。社交关系越近,用户的活跃度越强。对于社交关系的推进,可以熟人、物理距离、心理距离这三个层次逐一推进。

    开发者也可以利用已有关系链推荐好友。如果你的社区手中是定位于学生群体,那么可以利用用户的人人网关系链去推荐好友;如果你的用户注册系统是基于手机号码,就可以利用用户的通讯录来推荐好友。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上一篇:社区O2O:强关系才是社区社交的壁垒 下一篇:一个离职员工揭秘:知乎是怎么做社区运营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