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所有人都在争夺注意力的时代,消费者的每一秒都蕴藏着商业价值。
0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随着各种信息不断渗入每个角落,现在我们每天看到的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那什么样的广告是好的广告?
智威汤逊在1864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关于广告的“时间理论(Time Philosophy)”,直到现在他们都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
智威汤逊认为,消费者不会花时间在“打断” 他们日常生活的广告创意上,杰出的广告创意必须是能够为品牌创造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成功的广告必须成为人们感兴趣的,并停止干扰人们所感兴趣的才是。
只要广告能引人多看一分钟,就能为品牌创造多一份价值。好的广告应该是吸引消费者多看一分钟,而不是去打断消费者。
那什么样的广告更能吸引消费者,且不去打断消费者呢?
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长得不像广告的广告(反正我不负责)
“顾爷”、“淘宝故宫”为什么走红,为什么他们的广告我们总是更能接受,还非常喜欢?
因为他们的广告看起来就不像广告,它没有打断消费者,你不知不觉就把它看完了。他们的广告和自身内容融为一体,吸引消费者多看了一分钟二分钟,也为品牌创造了更多时间。
同样的道理,放到现在盛行的信息流广告也是一样。
比如微信朋友圈广告、今日头条广告、抖音广告、腾讯新闻广告、百度新闻广告等等。
只要你经常使用一些社交类、资讯类APP,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广告在我们刷朋友圈、刷抖音、刷微博、刷新闻的信息流中。他们试图在不断下滑的信息流中争夺你的眼球,想要吸引你下一秒的注意力。
刚开始,这些信息流广告跟传统广告差不多,都是叫卖式的突出产品卖点,总是打断你看本来想看的信息,你比较厌烦直接就跳过了。
慢慢地你会发现有些信息流广告改进了,它们变得不再像广告了,反而与这些APP里的原生内容越来越像,也成了我们说的长得不像广告的广告。
为啥?因为效果更好呗!
那问题来了,广告要不像广告,,那信息流广告该像什么?
有人说像娱乐资讯
有人说像干货
有人说像知识科普
有人说像一条微博一条朋友圈动态
有人说像一条爆款抖音视频
回答很明智,每个人都说对了,但可能不够完整。老贼帮大家归纳一下—— 好的信息流广告需要结合不同的渠道场景,用消费者习惯的、喜欢的、不打断的形式去写广告文案。
简单地说就是,在哪个平台做广告就多看哪个平台的原生内容表达方式,让你的广告变得像平台“原生内容”。
比如现在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等很多平台上的广告,他们的广告文案都和平台本身常规内容差不多,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想想看,你的消费者可能正在刷短视频,可能在刷朋友圈,可能在刷微博热点,也可能在今日头条上看新闻……
这个时候,广告面对的是一个注意力很专注的人;他的注意力一直被各种下滑的信息占据着,不是你的广告出来了,他就马上要放下所有去认真阅读你的广告。
相反,如果你的广告在整个消费者浏览过程中,显得非常突兀或者碍眼,打断了他们的阅读体验,一开始就让他们反感了,那你做的广告、写的文案基本就变得毫无意义。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做信息流广告,别人的点击是你的几倍。
02讲到这,就不得不提心流体验了。心流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他是这样描述心流体验:
心流是一种人们全身心投入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人们会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会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种心流体验大家并不陌生,比如:
在地铁上刷朋友圈,竟然坐过了站;
晚上在被子里刷抖音,一不小心就4 5点了;
打游戏打到忘我,一天都忘了吃饭;
全身心投入某一项工作,甚至直接忽视了所有人的打闹。
这些都是高沉浸的心流体验,我想你应该有类似经历。
在心流体验中,每一个人都反感被打断,特别反感。
上一篇:微信朋友圈封禁利诱分享,没了裂变用户拉新还能怎么做? 下一篇:关于文案、营销、生活的15条思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