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随着年轻人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一些品牌开始研究年轻人的喜好,希望赢得年轻人的喜欢。但是,有些品牌却在年轻化的道路上频频踩坑。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呢?本文结合QQ音乐的案例对此展开了分析讨论,与大家分享。
美国学者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在《圈层效应》中写到:
“面对群体的强势崛起,只有理解消费主力的商业逻辑,懂得如何靠拢这一代年轻人,未来的商业才能成功。”
越来越多品牌意识到:要抓住下一个时代,那么它首先要抓住最年轻的用户。
01 愈演愈烈的年轻化风潮几年前江小白走红,人们看到了年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份潜力不仅体现在销售层面,对于品牌传播来说更为重要。
比如:江小白依靠年轻人扩大影响力,可以更快覆盖到全国线下零售渠道,最后中年人也会把它买走。
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又是话题主导者,服务好年轻人,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品牌意识到这点,都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年轻」起来,请小鲜肉代言,有热点就往上蹭。但时常一连串营销手段做完,年轻人没有太多感知,还让原本的用户觉得,“又在搞这些有的没的了”。
比如,味全每日C希望通过品牌年轻化的尝试,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为此,它在包装上频频换花样,推出42款“拼字瓶”,把瓶子排列在一起,包装上的汉字可以排列组合成各种句子。
然而并没有像可口可乐的昵称瓶那样,在年轻人中掀起收集狂潮。
后来味全每日C签了人气偶像李现代言。
在宣传视频里,李现亲自上阵,告诉你只要面对味全每日C心愿瓶:闭上眼睛许个愿望,再打开瓶盖,会发现答案就在瓶盖里——这个idea来自于之前爆火的答案茶。
经过几次年轻化的试探,味全每日C在用户心中完全留下了中年男子扮嫩的形象:好像一直在追赶潮流,却总也追不上。
另一个例子是银联。
一直以来,银联在品牌年轻化上都一直非常用力。
前段时间,银联做了一个名为《我们都是答卷人》的宣传片,和B站的《后浪》是一个团队制作的,视频结构和文本都可圈可点,也有不少泪点。
短片的情绪主要聚焦在「付出总会有回报」,片子拍得不错,但这届年轻人们早已经厌倦了套路似的煽情励志短片,短片没有触碰到时代情绪,年轻人难以在里面找到共鸣,它就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宣传片。
品牌年轻化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如果仅是换个包装,新瓶装旧酒,然后在年轻人喜欢的渠道上投广告,很难真正向公众传递出「年轻」的品牌形象。
对于品牌而言,比触达年轻人更重要的,是打动年轻人。
前段时间刚结束的QQ音乐 x「雪碧」2020 YOUNG MUSIC 校园乐队大赛(以下简称YM大赛),微博上相关的话题阅读达七千多万,收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从表面上看,高声量和高曝光有关:活动覆盖500多所高校,横跨全国12座城市。但更重要的是:大赛不仅让年轻人听到、看到,也在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声、发光的舞台。
02 YM大赛背后的爆款公式埃森哲研究认为,企业如果擅长传递立场,他们的客户群体的特质将更为集中,商业策略更加聚焦。QQ音乐和雪碧想传递「始终和年轻人站在一起」的立场,借助YM大赛是一个很合适的方式。
家有儿女中有一集,刘梅在刘星同学们面前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形象,决定请刘星的朋友们来家里玩,好吃好喝伺候着,刘星和同学怎么讨论作弊技巧,刘梅都不生气。那次聚会过后,刘星的同学们都觉得,刘梅是个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的好妈妈。
和刘星的同学聚会一样,YM大赛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它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品牌方传递立场。
YM大赛打出「年轻,就是要制燥」的口号,鼓励年轻人尽情「制燥」,尽情释放。它创造一个场景,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对于大学生而言,以往离他们最近的舞台,是校园里举办的「十佳歌手大赛」,演出内容、赛事规则,条条框框束缚太多,年轻人很难在比赛中自由发挥,展现出最闪光的一面。
YM大赛则打破了这些束缚。
上一篇:营销转化的关键:精准定义客户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