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爆红的品牌怎么突然没消息了?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很快走红”的品牌为什么又“很快消失”了呢?本篇文章作者就此展开话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在思考,怎么一直红下去?我观察到不同事物走红的曲线,可以大致分成五类:第一类是断崖式的走红。
典型有完美日记。它的红就像昙花一现,很快走红,又很快衰败。
第二类走红的曲线,像一条长长的雪坡。
刘德华、成龙、梁朝伟、可口可乐和Nike的走红,都是这一类型的。
他们发现了“很湿的雪”、“很长的坡”。一旦走红,他们的资源和能量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累,然后就会一直停留在行业顶点,引领着行业的风向。
第三类走红是台阶式的,像微软、李宁这样的,断续式的上升。
他们经历过事业低谷,但也有创造第二曲线的能力。比如李宁,一度陷入“品牌老化”,靠着“国潮”重回巅峰。
第四种走红曲线是陡然上升的。
演员里的张颂文、周一围、雷佳音,品牌里的老干妈,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夜暴红。
他们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在自己的领域里耕耘,在某一个时刻厚积薄发,然后持续火下去。
最后一类走红曲线,像是你的心跳,大部分时间都是稳定的、不温不火的,只有在受到一些特殊刺激时,才会偶尔小红一阵子。
比如,《龙岭迷窟》上映的时候,沉寂多年的潘粤明火了一阵,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东北大板曾经因为怀旧风、便宜大碗小红了几次,现在也冷了下来。
虽然我对各式各样的走红进行了分类,但在研究中却发现一个悲哀的事实:不红可能有很多种原因,但长红的品牌,却有相似的共性。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比如,史航会因为和郭敬明粉丝骂架而走红,明明只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第六编剧,却凭借混圈子和蹭流量的能力,成为当红编剧,最近又因为性骚扰事件凉凉。
比如,张同学用技术流手法展现东北“糙汉”的生活,2个月涨粉1800万,又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内容,满足不了用户挑剔的内容味蕾,很快回归平静。
那么,“走红”和“持续走红”之间有什么不同?我想用营销学的逻辑解释这件事,我认为:
所有能持续走红的品牌,都牢牢把握住了顾客的「消费动机」,而仅仅是红过的品牌,都或早或晚偏离了顾客的消费动机。
这两年,中国山东有两个地方火了,一个叫淄博,一叫曹县。
名不见经传的曹县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因为一个当地的一个网红,在直播时喊出了“山东菏泽曹县666、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口号,引来很多网红的夸张模仿。
关注曹县的人多了,它的棺材和汉服产业,被人们挖了出来。
而淄博爆火是因为疫情封控期间,有一群大学生跟淄博政府约定了,等到春暖花开,来淄博吃烧烤。
心怀感恩的大学生们,把赴约视频发到抖音上,经过网红发酵,淄博烧烤一夜成名。
我敢断言,淄博会比曹县火得更持久。
因为曹县的火,火的只是一句网红喊麦的口号、一个噱头,而淄博的火,火的是淄博政府的人文情怀、是淄博烧烤这样的产品。
人们会为了烧烤来淄博旅行,但不会因为买棺材板和汉服来曹县闲逛。我称这种现象为“消费动机的错位”。
一、消费动机的错位:走红的点,不是产品的消费动机去年3月,曾经月销千万的直播间“美少女嗨购go”,在账号后面加上了“解散中”的字样。
美少女嗨购go最初是因为“蹦迪式卖货”走红的。在直播间里,她们很少介绍产品信息、卖点,却总是跟大家说什么“买个开心就好”。
在我看来,“美少女嗨购go”凉凉的结局,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因为直播模糊了粉丝进入直播间的目的,当来看热闹的人多于买东西的人。你的直播就从“卖货”变成了一场“表演”。
对于直播间而言,人们进来的动机是买东西,而不是看表演。
上一篇:“很快走红”又“很快消失”的品牌,做错了什么? 下一篇:基于7Ps营销管理理论中的促销与过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